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廉政勤政优秀党员干部 >> 正文
洛阳孟庄村村民吕妙霞奔富路上霞满天
发布时间:2017-03-09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妙霞心肠好,帮人不图回报,我一辈子忘不了她!”50岁的蔡巧云说这话时,眼含热泪……这位河南孟津县白鹤镇范村的普通农村妇女,前几年家里日子过得紧巴,两个儿子上技校的学费都吃不消,更不敢想娶媳妇的事。这几年,靠建大棚、种草莓,新盖了两座房、买了两辆小轿车,俩儿子也都娶妻生子,一大家人日子越过越红火。

 

  蔡巧云说的“妙霞”就是洛阳市孟津县城关镇孟庄村村民吕妙霞,现任河南孟津县京孟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2009年起,她放弃大城市的舒适生活,回乡种植大棚草莓,带动乡亲致富。目前,吕妙霞已累计投资5000万元,流转承包土地1200余亩,建设草莓大棚420余个;带动316户农民走上致富路,种植草莓上万亩;带动5000多人就业,其中妇女占90%以上,残疾人占8%。乡亲们送她3个外号“傻妞”“铁姑娘”“草莓西施”。2月27日,吕妙霞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荣誉称号。

 

  让大家有事做有钱挣

 

  1989年,21岁的吕妙霞离开家乡,和爱人一起到北京打工。在亲友帮助下,夫妇俩买了辆板车卖水果。吕妙霞说,我们是“实心称”,加上服务态度好,固定客户越来越多。慢慢地一辆板车不够用,我们就买了一辆汽车,后来一辆汽车变成几辆汽车,再后来陆续开了3家水果超市,还买了房,在北京站稳了脚跟。

 

  2008年,吕妙霞回老家盖房子。她发现,村里不少人在家没事儿干,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看到这情景,吕妙霞心里直发急:“在外边老是有干不完的事儿,怎么老家这么多闲人?想啥办法能让他们有事做、有钱挣呢?”

 

  2009年春节刚过,她把北京的生意交给丈夫照顾,自己跑到山东、安徽、浙江等地考察,发现种植反季节大棚水果的收益要比种粮食高出好几倍,特别是草莓的经济效益比其他水果还要高。她萌生了种植大棚反季瓜果带领乡亲们致富的想法。

 

  当时村里还没有人种过大棚水果。吕妙霞挨家挨户上门劝说,费尽口舌也难以打消乡亲们的疑虑,甚至还有人背后议论,说她是“傻妞”。年迈的母亲也一再劝说:“好不容易有了点积攒,一下子投进恁多,砸了锅怎么办?”

 

  家人的反对,乡亲的怀疑,没能动摇吕妙霞创业的决心。她决定自己先干起来,等有了效益,再让乡亲们自主决定。

 

  困难再大也要顶上去

 

  2009年3月,顶着家人的反对和乡亲们质疑的目光,吕妙霞从山东聘请了两名草莓种植技术员,在孟津县送庄镇朱寨村承包了150亩土地,起了个响亮的名字:十里香草莓基地。在当地妇联的帮助下,贷款200多万元,用3个月平整土地、安装水管、装修棚膜……一口气建起67个大棚。吕妙霞说,那时每天早上五六点钟就到基地,晚上十来点钟才回家,天天风吹日晒,大棚建好时瘦了十几斤,又黑又瘦,被送外号“铁姑娘”。

 

  当年8月,幼苗一棵棵种进了大棚,吕妙霞心里乐滋滋的,整个身心扑在草莓园里,摸索出一套自己的大棚草莓种植方法:采用蜜蜂授粉、全部施用农家肥,草莓长势越来越好。渐渐地,周围人的质疑声少了。

 

  可就在当年11月,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暴雪,让吕妙霞几乎乱了方寸……那天早上天不亮,技术员就急匆匆打来电话说:“小吕,你快来吧,咱的草莓大棚都塌了!”

 

  来到基地一看,67个棚,一大半塌的塌、歪的歪,吕妙霞差点哭出声来。但她想,一定要坚强,如果自己倒下去了,工人怎么办、大棚怎么办?牙一咬,她带领工人开展生产自救,有些年龄大的工人刮雪累得直不起腰也不愿停下来。吕妙霞被感动了:既然要干,困难再大也要顶上去,不把这片乡亲带富,我就对不起他们!

 

  2010年春节前,草莓大批成熟了。由于品种好,加上管理到位,草莓个大味甜口感好,吸引众多客商前来,订货电话响个不停。经过不懈努力,吕妙霞终于见到了经济收益。

 

  带动更多乡亲富起来

 

  看到种草莓效益可观,周边的乡亲们跃跃欲试。吕妙霞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并开出优惠条件:有资金的可以承包土地,自己建棚,自己管理,合作社在技术上给予大力支持;没有资金的可以租园区的大棚,等有了效益再给钱;基地周边发展草莓种植的,同样算加入合作社,可以使用合作社的品牌、种苗和技术,统一包装、收购、销售。

 

  为带动更多的乡亲富起来,吕妙霞专门成立农业技能培训学校,已累计培训3000余人;又为周边的残疾人举办3期专业技能培训班,培训学员150名。她还先后无偿提供40多万元资金,帮助困难户建起40多个大棚。当地领导称赞吕妙霞是“草莓西施”——人美心更美。

 

  白鹤镇鹤北村的残疾户蔡爱云两口子都是聋哑人,过去盖房水泥都买不起,2011年在吕妙霞帮助下建了10个大棚,有了效益后把外出打工的两个儿子也叫回来种草莓,现在年收入在30万元以上,四层小洋楼也盖起来了。白鹤镇的几个大学生村官们也想试一把,可苦于一没资金二没技术。吕妙霞得知后,无偿借给十几万元,帮他们很快建起了34个棚,并从建棚到技术管理包括后期销路,每个环节都为他们提供帮助……如今,这些村的草莓种植也发展得日益红火。

 

  经过几年滚动发展,吕妙霞的高效农业种植基地规模不断扩大;她又成立了洛阳龙浩农业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管理模式,增强帮富带富能力。不仅在孟津、洛阳,在三门峡、焦作、济源也都有吕妙霞带动发展的农户。(记者 龚金星)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