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市纪委党风廉政教育资料 2019年第一期(总第二十期)
发布时间:2019-04-17   来源:《当代陕西》杂志     

【编者按】党员干部要在社会交往中做到立场坚定,头脑清醒,坚持原则,择善而交。同时要构建家庭、组织、社会“三位一体”的监督网络,形成监督防线,促使领导干部自觉净化“圈子”。更要从价值观建设、法治建设、纪律建设方面抓起,在涉及资源分配、选人用人和公共决策等重要领域,进一步加大公开力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因“圈子”掉“帽子”

——紫阳县政府原副县长陈荣根违纪违法案例剖析

他曾经是家族的荣耀,儿子的榜样。从一名乡镇普通干部成长为副县长,先后担任过乡镇镇长、党委书记,县扶贫办主任、发改委主任、财政局局长等重要职位。紫阳县土生土长的陈荣根当上副县长不到一年,就被安康市纪委立案审查,随后开除党籍,移送司法机关。2018年5月,陈荣根被判处犯滥用职权罪、受贿罪,处有期徒刑四年半。

经营“关系圈”好干部变身“好拿干部”

陈荣根在乡镇工作多年,在这期间,他敢拼敢干,做事讲规矩,工作抓的实,领导和同事对他的评价都不错,是大家公认的好干部。

2005年陈荣根回县上担任紫阳县扶贫办主任,长期的艰苦基层工作终于可以告一段落,一种“终于熬到头了”的思想开始蔓延,“该享享福了”的念头也逐渐爬上心头,加上手中有了项目和资金的审批权,越来越多的人对他毕恭毕敬,逢年过节前来“拜访”的人更让他“收获颇丰”,他逐渐发觉权力和“关系”对于个人的重要性和优越感。

渐渐地,以陈荣根为首的“关系圈”建立起来了,亲友们开始在其掌管的领域打着他的旗号实施承揽项目,乡镇的领导也明白让陈荣根亲友实施项目,资金好解决,也便于争取更多的扶贫项目,于是顺水推舟、心照不宣。项目资金下拨后,陈荣根也总能或多或少收到一些“辛苦费”“项目评审费”“验收费”等各种名目的“好处”。

起初,由于担心违纪违法,陈荣根是拒绝的,但面对亲友的“轮番轰炸”似的送礼,他认为,反正是亲友送的,是自己信得过的人,那就拿呗!不断尝到甜头的陈荣根,则由开始的批评亲友变成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自己也由“好干部”变成了“好拿干部”。

2007年,县扶贫办对镇村修建水窖、通村路等项目扶持的水泥物资200多万元,由其胞弟陈某某供货,陈荣根知情但并未阻止;2008年,陈荣根老家所在乡镇实施的蔬菜大棚、村级公路、道路硬化、重点村建设等扶贫项目,镇村领导为了获得陈荣根的支持,将项目承包给其胞弟陈某和姐夫曾某实施。陈荣根当扶贫局长,其弟陈某和姐夫曾某都在扶贫开发项目当中捞了不少“好处”,在当地影响恶劣。

沉迷“朋友圈”讲原则变成“讲义气

在乡镇工作时的陈荣根是一个讲原则的人,做事讲规矩,做人讲清白,他对亲友要求非常严格,对方稍有逾矩,他就会严厉批评,加上手中的权力小,那个时候的陈荣根,几乎是“猎人”不屑一顾的“猎物”。

从2011年起,陈荣根担任紫阳县发改局党委书记、局长,手中的权力更大了,工作性质决定了他经常和各类商人打交道,亲戚介绍朋友、朋友介绍哥们,一来二去,接近他的人也越来越多,“朋友圈”也越来越大,陈荣根发现自己坚持原则的做派,每每与这些人格格不入,尤其是在打交道的过程中,太古板、太较真就会伤感情、伤和气,显得自己太清高、没义气。渐渐地,他融入了各类商人的“朋友圈”,和他们成为“讲义气”的“哥们兄弟”,一起吃喝玩乐成了陈荣根最平常的生活状态。

随着陈荣根职务的升迁,他的“哥们”“朋友”与他交往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哥们义气、朋友面子、金钱欲望越来越强烈,规矩意识越来越放松,思想逐渐滑坡,灵魂逐渐蜕变。

他开始利用手中项目申报审批权,为他的商人朋友申报国家财政补助资金大开绿灯,事后收取一定的“好处费”。

陈荣根已然乐在其中,他认为,帮谁都是帮,何不帮自己的朋友,何况他们都是真心实意做企业的老板,拿自己朋友的钱安全,只要他们不说,就不会有人知道。他认为这些企业老板来钱太容易,随便申报一个项目,就能获得少则几十万、多则几百万的补助资金,为何不利用项目申报为自己捞点好处?只有当官捞到了好处,这官才没白当。

有了这个想法以后,陈荣根开始主动联系与他交往密切、信得过的商人朋友来申报项目。对那些不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陈荣根帮忙出谋划策伪造申报材料,甚至直接安排下属为企业出具虚假证明材料,经他审核签字后上报,项目补助资金下达后,陈荣根又以借为由从企业老板那里“拿走”大部分补助资金。在担任县发改局局长的两年多时间里,陈荣根就通过这种方式非法获利180万元。

暗搞“经济圈”“老党员”订立“攻守同盟”

为掩人耳目,陈荣根利用其兄弟陈某的商人身份收受贿赂,要求行贿人直接将钱打入陈某的银行账户。陈荣根将违纪违法所得交给兄弟陈某管理用于投资矿山,从中获得大量财富,多年来陈荣根一直暗地里苦心经营着鲜为人知的“经济圈”。

2015年市纪委开始对他进行审查时,发现他涉嫌犯罪问题线索,组织给其机会让其主动交待,但陈荣根这名28年党龄的老党员,却心存侥幸,错失了这次机会。

2016年11月,市纪委给予陈荣根开除党籍处分后,将他涉嫌犯罪问题线索移交市人民检察院调查。陈荣根得知检察院在调查他滥用职权及受贿的问题后,不但不悔过反思,主动交代,争取宽大处理,反而心存侥幸,伪造证据,对抗调查。都到这个时候了他都没想过要将受贿的钱退回,而是将行贿人叫到自己家里串供,企图用行贿人与其兄弟正常经济往来账目掩盖他受贿的事实。

令陈荣根没有想到是,他认为的“铁哥们、好兄弟”最后都“背叛”了他,面对检察机关办案人员,如实供述了被陈荣根索贿和向陈荣根行贿的犯罪事实。2018年5月,白河县人民法院判处陈荣根犯滥用职权罪、受贿罪,执行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30万元。

作为一名受组织培养多年的领导干部,陈荣根丢弃了理想信念,政治上变了质,思想上腐化堕落,热衷“圈子文化”,对金钱的过分追逐,最终酿成大错,亲手葬送了自己美好人生。

党员干部包括纪检干部在内,要在社会交往中做到立场坚定,头脑清醒,善于识人,把握住“朋友圈”不是越大越好,“生活圈”不是越广越好,应坚持原则,做到择善而交、择人而友。同时也要构建家庭、组织、社会“三位一体”的监督网络,形成监督防线,促使领导干部自觉净化“圈子”。更要从价值观建设、法治建设、纪律建设方面抓起,在涉及资源分配、选人用人和公共决策的重要领域,进一步加大公开力度,深入推行网上审批、监督一体化等制度改革,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来源《当代陕西》杂志)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