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回眸2020 >> 正文
在群众中历练成才
发布时间:2018-01-17   来源:商洛中院监察室   作者:李超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用真实的历史细节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1969年1月至1975年10月在陕北黄土高原七年知青岁月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生动朴实的语言拉近了总书记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勤奋好学、志存高远的青年习近平,一个吃苦耐劳、踏实干事的青年习近平,一个一心为民、勇于担当的青年习近平。通过学习一位党的优秀领导干部的成长历程,为全体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同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锤炼党性、砥砺成才、提升素质树立了榜样,指明了方向。

一要学习他矢志不渝的信念追求。艰难困苦可以成就一个人,它可以锻造人的心志,也可以毁掉一个人,它可以成为摧毁你的借口,究竟如何,关键看对待艰苦的态度。毫无疑问,习近平属于前者。在梁家河7年,习近平立志办大事,要给群众做实实在在的事情。这种毅力和决心,是一般人少有的。他在困境中完成了一次蜕变,实现了精神上的升华,这就是养成了他胸怀为民谋福利的信念和抱负,这就决定了他所走人生道路的不同。他的远大抱负、宏大气魄、巨大勇气对他整个成长、成熟、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要学习他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在七年贫困匮乏的生活条件下,青年习近平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不畏艰苦、埋头苦干,自觉培养了艰苦奋斗的作风,磨练造就了坚忍不拔的意志,也使他的精神得到了升华,思想得到了提升,认识得到了提高,这就是:贴近黄土地,贴近农民,下决心扎根农村,立志改变梁家河的落后面貌。今天,习近平总书记的“能吃苦”,主要体现在他为民族、党和人民的事业夙夜在公、竭尽心力。

三要学习他勤奋好学的进取精神。习近平到梁家河插队期间,装满了两个箱子的书。他在田间地头休息间隙抓紧读书,干了一天活再累,晚上也要看书到深夜。他勤奋好学,到了夜以继日的程度。他读的书有政治、历史,有文学、哲学、军事,他还注重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中国经典古籍。当今,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之所以具有哲学的眼光、底蕴和智慧,之所以能把握历史规律和历史经验,之所以常常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就与他注重学习、读书有关,与他“厚积薄发”的积累有关。青年习近平不断向书本学习、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坚持学思结合、学干结合、学有所悟、学有所得,将学习成果服务于人民群众。

四要学习他实干担当的风格气魄。习近平在梁家河插队期间,一心想着为当地群众办实事,试图改变当地落后面貌。为群众做实事,是他矢志不渝的信念。无论是在当知青的时候,还是在当大队书记的时候,习近平的目标很明确,就是为人民服务。要为群众办实事,就要先调查研究,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了解当地实际情况。一个共产党员,只有真切了解基层群众的疾苦和贫困地区群众生活的艰难,才能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才能够有正确的工作方法,才能真正为老百姓做实事、做好事。

对我而言,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就是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深入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以中央要求为最高行动指南,把向党看齐作为工作准则,确保政治上同向、思想上同心、行动上同步;就是要坚持践行“四讲四有”,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勤政务实,坚守清正廉洁,做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思想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的党员;就是要牢固树立群众立场,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为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砥砺奋进;就是要增强担当意识,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全面夯实履责的实力,不断增强敢于担当的能力,切实担负起和完成好组织赋予的使命。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