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中省要闻 >> 中省要闻
织密制度“笼子”?推进源头治腐
——二O一三年全市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综述
发布时间:2014-02-24   来源:网站原创     

2013年,我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紧紧围绕权力运行的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不断深化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积极拓展村民监督委员会、乡镇公务接待“廉政灶”等省纪委推行的反腐倡廉14项制度,探索创新了基层信息公开鉴定等一系列反腐倡廉制度,强化了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制度在惩治和预防腐败过程的治本功能得以有效发挥。
  ——强化制度落实,推进监督制约。推行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实现了村级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的协调和制约,有效减少腐败问题的发生。全市建立村监委会1823个,化解矛盾4477个,监督村级重大事项2755起,纠正不合理事务708件。推行党政主要领导向纪委全委会述廉制度,60多名领导干部向纪委全委会述廉。严格执行干部任前考廉制度,全年1324人次参加考试,8人因成绩不合格被暂缓提拔。
  ——强化风险防控,促进廉洁自律。拓展基层公务接待“廉政灶”制度,将廉政灶制度向市、县区机关和基层站所、学校、医院延伸,制定印发《商洛市市直机关职工灶公务接待管理办法》和《公务接待服务指南》,市行政中心、7县区政府机关和100个市、县直部门全部建起“廉政灶”,公务接待费用大幅下降,有效解决了公款吃喝问题。推行电子化政府采购制度,全市完成采购项目8个,节约资金117万元。深化重大建设项目派驻监督检查组制度,派出监督检查组128个,纠正问题67个,纠正违规资金144.53万元。推行“统一布防、分级管理、定期预警”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排查廉政风险点5.3万个,启动风险提醒230多人次,有效预防了腐败问题的发生。推行基层便民服务制度,全市共建立县(区)、镇(办)、村三级便民服务大厅1900多个,方便了群众办事3万多件。
  ——强化考评力度,推进案件查办。推行乡镇办案协作区制度,全市建立办案协作区36个,有效提升了乡镇纪委办案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增强了乡镇纪委的威信和影响力,基层群众的满意度不断上升。推行办案工作考核考评办法,夯实了办案责任,对案件查处、办案质量、依纪依法、安全文明办案等实行量化综合考评,调动了各级查办案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013年立案数较上年翻一番。
  ——强化制度创新,完善惩防体系。在抓制度拓展的同时,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结合实际,积极探索,不断以制度创新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商州区创立的基层信息公开鉴定制度在全市全面推行,有效解决了基层信息“不公开”、“假公开”和事后公开的问题,遏制了基层腐败。建立镇(办)监察室制度,强化对镇办政府机关、基层站所工作人员及村组干部的监督。商南县探索建立廉政教育“大讲堂+学分制”制度,举办廉政“大讲堂”54期,教育培训党员领导干部6480人次。洛南县建立“人民监督哨”制度,在村镇设立1至5名廉政监督员和联络员,增强了监督活力,促进了基层干部廉洁自律。
  目前,居民监督委员会制度、信访举报民情直通车制度和民主测评政风行风工作意见等3项反腐倡廉制度积极推进。制度,正在为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扎紧“篱笆”。(商纪宣)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