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周末我没有休息,跟着纪检监察室的凯赛尔等3位同事去调查某单位违规收取费用的案件。
我一直在宣教岗位上工作,只协助过几次案件的办理,干的基本上是记笔录这类工作,还没有真正的参与“办案”。
还没等我脑海中播放完各种“版本”的办案情形,我们一行人已到达该单位。
今天是与该单位涉案人见面。然而无论我们拿出相关人员的“证词”,还是涉案人自己在违规款开支发票上的签字“证据”,涉案人均表示自己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相关工作人员“蒙蔽”。
我开始有些烦躁,拿起笔在一张报纸上涂鸦。涉案人微笑着看了看我,表情轻松地点起了一支烟。
凯赛尔也在纸上划了起来,然后很随意地将纸推到我眼前。我定睛一看,上面写着一句话:“这是一场心理战,要淡定,不能被对方牵住鼻子。”我瞬间顿悟,起身倒了一杯茶,并问同事:“大家想喝什么茶,我去给你们拿。”同事们笑了,气氛轻松了许多。
“你们单位去年总共开支了多少钱?”凯赛尔似乎很随意地问道。
“两万多块钱。账上有。”涉案人答道。
“都花在哪些地方了?”凯赛尔又问。
我心想:“这不是废话嘛!都查完账了还问这些干嘛?”
涉案人的答案跟所查帐目上一致。
“你们单位每年的业务经费是多少?”突然,凯赛尔冷不丁地问了句。
“一万。”涉案人答道。
“那还有一万多块钱的开支从哪里来的?”凯赛尔语气突然变得非常严厉。
“这……”涉案人一时语塞。
调查终于有了突破。涉案人承认是自己的“默许”相关人员收取了这笔费用,并用于单位开支。
“很多涉案人员开始都存在侥幸心理,不是装聋作哑,就是强词夺理。”事后,凯赛尔对我说。“调查期间的谈话也需要技巧,既有和风细雨式的攻心教育,又穿插‘雨夹雪’般的严厉批评。出示关键证据,从气势上将对方彻底压倒,促使其交代问题。”
看来办案工作真是门不好干的“技术活”,既要懂财务、金融、税务等各方面的知识还要懂心理战术。这次办案经历让我这个“办案新兵”对一线办案“战场”有了最真实的体验,让我对纪检监察案件查办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案件查办人员萌生了由衷的敬意。(新疆新和县纪委 陈丽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