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次穿上防护服。
突如其来的疫情犹如命令!4月10日凌晨1时许,接到组织电话通知,安排我到一线防守,感到突然的同时又有点紧张和兴奋,居家几日后能为防疫工作做点事,也很值得。一大早,我和市财政局副局长张小刚一起,向着任务地——闫村高速卡口出发!
到达闫村高速卡口后,才知道工作任务的艰巨程度远非想象中那样简单,从路口向上望,各种车辆源源不断汇聚到路口,有的从风险区来的,有的行程卡上带有星码的,有在高速路上走了一两天下不来的,有高速集团发出预警的,疫情风险可想而知,顿觉压力山大!
闫村远离城区,卡口工作条件简陋又艰苦,板房内温度要比室外30多度还要高,“大白”们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虽然满脸汗水,但还在一刻不停地工作,张小刚副局长第一时间联系为卡口的板房里安装了空调。16时许,接到组织通知,闫村高速路口18时进行封闭,我们又被调配到新的岗位——杨斜高速路口卡口。
4月11日早,我们到达杨斜高速路口卡口,这里情况依然复杂,一天里遇到很多情况,好在我们有了一点经验。我和市旅游局执法支队支队长邢光阳、市红十字会秘书长杨开泰3人到岗后,及时组织学习培训,要求卡点工作人员严格按照省、市、区防肺办要求进行查控,既不能越位,又要体现驻点派驻干部的担当!
这期间,我遇到了在市中心医院出院后回不了家的病人、运送生产生活物资带有星号的司机、有长途跋涉的外地车主,大家都很配合工作,但经过一连串的登记、扫码、核酸采样后,能明显看到他们疲惫的脸上透露着一些不解,当然还有对我们不理解发脾气的。我也想发脾气,但一想到自己党员干部的身份,纪检监察干部的特殊使命,就耐心细致的解释和劝返,多方协调解决群众困难,力争让他们满意而去。
在这里,还发生了一件突发情况:有一位从西安返回杨斜镇李湾村的村民李某斌,雇佣“黑车”从西安高速返回,走到半路,因害怕盘查,翻越栏杆下来,村上干部发现后及时将李某斌送到卡口进行核酸检测。
这件事给我敲了个“警钟”,疫情防控无小事,一点麻痹大意思想也不敢有,今后要深刻汲取教训,保持十二分警觉,履职尽责、严防死守,坚决防止此类问题再发生。
卡口工作风吹日晒,一直给人宣传政策,四处联系帮群众解决困难,说得嗓子冒烟,有时忙得顾不上吃饭,饿得头发晕。然而,我的心里却很充实、很欣慰,自己是个平凡的人,几十年办案,是另一种工作性质。这次投入疫情防控一线,与或熟悉或陌生的同志协作配合,接触了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看到了人世间不一样的人生,我们尽心尽力,用自己的微光照亮、温暖更多人,换得群众对疫情防控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守住不发生规模性反弹这条底线,坚决维护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虽然东奔西走苦些累些,但也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