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镇安县纪委监察局在加大纪律审查力度的同时,深化“一案两报告”制度,通过编写剖析材料、播放警示教育片、开展任前廉政知识测试、组织旁听庭审等形式,用好用足典型案件这个反腐倡廉“活教材”,强化纪律审查的震慑作用,努力营造不敢腐、不想腐、不能腐的社会氛围。
典型案例剖析成为党组织学习的“活教材”
“看了这些典型案例剖析,我深受触动,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镇安县一镇办党委书记于是说,这些人有的是同事、熟人,有的在工作生活中接触过,他们的忏悔让人警醒——手莫伸,伸手必被捉!近年来,镇安县纪委深入落实中央纪委“三转”要求,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加大纪律审查力度。2016年,初核问题线索252件、结案134件、处分152人,同比分别增长百分之四点五、百分之四点六、百分之三点四。为把纪律挺起来、立起来、严起来,抓早抓小抓预防,该县对2015年以来查处的党员领导典型案件进行梳理汇总,编写典型案件剖析材料,剖析结合不同岗位、不同职务、不同领域的特点,分析违纪形式、特点、原因,深入剖析违纪人员心理和行为轨迹,使党员干部直观了解腐败的危害,从中汲取教训,做到警钟长鸣。同时,每年发放典型案例剖析材料1000余册,全县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各部门股室负责人人手一册,要求各级把案例剖析材料汇编作为党员干部例会学习、民主生活会、任前廉政谈话的重要内容,作为党校培训、集中轮训的必修课。采取分层分类集中学习、个人自学、座谈交流等形式,抓好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
警示教育片给党员干部敲响“常鸣钟”
为配合“两学一做”专题教育,根据县委统一要求,镇安县纪委组织全县党员干部集中观看警示教育片《永远在路上》,综合运用城区各广场LED大屏播、镇安电视台等媒体黄金时段连播该专题片,并通过手机短信和QQ群动员各单位利用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提醒各级党员干部收看。据统计共组织集中观看630场次,受教育党员干部12200余人次。与此同时,该县纪委联合县电视台进行街拍采访活动,制作专题片在电视台“新闻在线”栏目播放,不断扩大影响力。
《永远在路上》作为各级党组织党风廉政教育难的活教材,在片中,周本顺、白恩培、李春城等案件当事人现身说法,穿插办案人员、专家学者的讲述和分析,多处案件细节首度公开,受到广泛关注,引起强烈反响。“
党员干部无论职务高低,都要做到明底线、知敬畏,千万不可得意忘形,不守法纪。”县纪委常委王年杰在接受采访时坦言。镇安县回龙镇党委书记项行安看完警示教育片后感叹道,这些反面典型,给自己上了刻骨铭心的一课,教育自己只有不断强化党性锻炼,警钟长鸣,才能从容面对各种诱惑,保持廉洁定力。
创新形式开启廉政教育“新模式”
在最大限度发挥纪律审查的治本作用的同时,充分利用“活教材”使党员领导干部接受警示教育,不断增强纪律和规矩意识,镇安县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几经探索实践,摸索出针对性更强,更容易被接受的教育方式。
——用好“互联网 ”。围绕提高警示教育效果,该县运用“互联网 ”方式,集门户网站、栗乡清风和手机短信“一信通”三位一体,不断拓展警示教育方式。在县纪委网站开设信访举报和通报曝光专栏,适时通报典型案例,形成震慑;在栗乡清风开设纪律审查、微警示等栏目,让党规党纪宣传教育生动鲜活起来;在手机短信上发送提醒短信,“廉政提醒”让人耳目一新,让党员领导干部背后时刻有监督的影子,在寓教于乐中提升广大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
——抓好任前测试。按照规定,凡新任职的科级领导干部,都要参加以《廉政准则》《纪律处分条例》等为主要内容的任前廉政法规知识测试,测试成绩予以,同时签订《党风廉政建设承诺书》。据统计,自2011年以来先后有240名新任科级领导干部参加任前廉政测试。
——办好知识竞赛。去年5月至6月,县纪委举办“党规党纪印我心”知识竞赛。将15个镇办和9个县直系统的24支代表队分设四个赛区,各代表队由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带队参加,现场抽题,现场解答,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让党纪条规学习的成为党员领导干部的行动自觉,让党纪条规知识嵌入其脑、廉洁自律意识深入其心。
同时,该县纪委监察局和县人民法院创新警示教育载体,联合搭建的“法纪宣讲平台”,为党员干部上“零距离”的警示教育课。组织部分镇村干部及财政、水务、农业、林业、扶贫等涉农部门共计100余名干部,傍听县法院依法审理党员干部韦某挪用公款构成犯罪案,近距离接受警示教育,为旁听庭审的党员干部们现场说法,引导领导干部增强廉洁用权意识。 “把纪律挺在前面,知纪是前提。我们的领导干部违法犯罪都是从违纪开始的。前车之覆,后车之鉴。警示教育让我们每个党员干部明白一个道理,纪莫破,破必危,代价惨痛,引以为戒。”镇安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明道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