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开展以来,全党上下坚持以严实标准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有力推动了党风政风持续好转。但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必须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和标准,以坚如磐石的意志和决心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
第一,坚定必胜信心。腐败是社会毒瘤,如果任凭愈演愈烈,最终会亡党亡国。我们党执政以来,始终高度重视防止和反对党员干部腐化变质,始终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刻总结古今中外历史教训,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升到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很多“四风”问题被曝光,一大批领导干部因违纪违法问题相继被查处,全国人民为之振奋和鼓舞。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腐败和反腐败正处于两军对垒的“胶着状态”,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重构政治生态的任务十分艰巨繁重。2015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坚如磐石的意志和决心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再次表明党中央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力度不减、节奏不变、尺度不松的坚定决心。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坚定不移地向中央基准看齐,进一步坚定反腐必胜的信心和决心,积极投身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生动实践中,旗帜鲜明地同腐败现象和腐败分子做最坚决的斗争,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的更大成绩,让更多群众看得见、享受得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大成果。
第二,突出反腐重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复杂的任务,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面对当前严峻复杂的反腐败斗争形势,必须把净化政治生态、建设廉洁政治作为首要任务,持续加强干部纪律作风建设,不断加大案件查办力度,着力推进腐败问题源头治理,及时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营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浓厚政治氛围。始终把纪律审查摆在首要位置,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对所有违纪违法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发现多少查处多少,持续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坚持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突出的位置,弛而不息纠正“四风”,持之以恒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对所有“四风”问题和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的行为点名道姓通报曝光,从根本上刹住歪风邪气。高度重视反腐倡廉教育工作,突出重要岗位、重点人群和重点领域,深入开展岗位日常教育、任职教育、示范教育、警示教育、风险教育和提醒教育,经常性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和廉洁从政教育,着力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深入推进纪律检查体制机制改革,全面落实查办腐败案件“一为主、两报告”“一案三查”等规定,大力推进派驻纪检监察组织的优化整合,积极探索执纪监督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不断强化党内监督专门机关的作用,不断提升纪检监察干部监督执纪的能力,着力锻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
第三,强化责任担当。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地方党委往往存在“党风廉政建设是纪检监察组织的事”的思维定势,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上多数停留在年初签签责任书、开会提提要求、平时发发文件上,没有把主体责任作为分内之事、应尽之责记在心上、拿在手上、扛在肩上,导致主体责任在一些地方虚化空转,甚至出现“上面九级风浪,下面纹丝不动”的问题。在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个重大政治问题上,党组织及其主要负责人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站稳政治立场,坚决破除“党委是领导主体而不是工作主体”的偏见、走出“纪律建设靠纪委”的误区,毫不含糊地担负起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坚定不移地做好党风廉政建设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推动者,紧密结合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细化责任清单、严格检查考核、完善问责机制,层层传导压力,推动主体责任层层落实。纪检监察组织要把敢于担当作为做好本职工作的第一品质,全面履行《党章》和《行政监察法》赋予的职能职责,大力弘扬严细深实的工作作风,坚持运用好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以迎难而上、逢难必克的勇气,认真解决执纪监督面临的新问题,切实拿出强化执纪监督的新举措,扎实推进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的新实践,努力做出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新业绩,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内容好、质量高的大成绩单。(作者系商南县委常委、纪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