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镇安县对涉及34亿,56个重大项目,164个民生工程,借鉴“廉洁办奥运”理念,创新制度落实,打造廉洁工程,把工程治理与重大项目监察室、经济事项审计三项制度综合运用,交叉监督,形成以工程治理为重点,以派驻监察室为途径,以经济责任审计为突破口的立体全方位的监管,确保项目筹办工作规范有序、廉洁高效。
一、加大工程治理,推行重大项目派驻监察室制度
为加强对投资建设项目的监管,县纪委监察局设立了工程治理办公室,重点对全县446个500万以上的重点工程加大治理力度,采用对重大项目存在问题实行挂牌登记销号制度,对项目实行建设单位和监管部门双向排查,制订出台了《实施重大项目派驻监察室制度暂行办法》,分两批累计向重大项目派驻监察室20个,不仅实现了对农村公路、保障性性住房、敬老院建设、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和污水处理等民生项目的全覆盖,同时延伸到生态旅游建设、民族和谐示范小区、工业园区建设等县重点建设项目。
二、坚持关口前移,切实做好开工前的廉政工作。
一是提前预警,加强廉政教育。派驻监察室入驻后,向全体参与工程建设管理的党员干部广泛宣传《廉政准则》等相关党纪法规和典型案例,通过学习,引导参建干部职工自觉按照规定办事,从源头上防范廉政风险的发生。二是查工程前期立项、规划、土地、建设审批程序,看各项手续是否齐全,避免违规开工建设。三是加强对招投标环节的监督。派驻监察室配合工程建设主体单位,从发布工程招标公告、资格预审、开标清标,一直到评标定标等十个重要环节的运行过程,派驻监察室人员全程参与,跟踪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处理,保证了招投标工作公开、公平、公正进行。四是推行“双合同”制。在签订工程施工合同的同时,监督双方必须签订廉政合同,同时建立工程廉政建设档案,保证廉政合同的落实。五是督促责任主体单位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对财务管理、合同管理、工程管理、行政管理等必须纳入程序化、规范化管理,防范出现权力失控行为。六是要求工程建设项目必须实行在工地公布举报电话、设置举报信箱,设立廉政告示牌,保证了监督举报渠道畅通。
三、突出工作重点,加强项目建设中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一是加强对工程合同、廉政合同的履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建设项目是否严格按照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来实施管理,是否存在未经批准擅自提高或降低建设标准、改变建设内容及规模等情况。二是加强对项目建设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落实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协调审计机关,对项目概算执行的严肃性、内部控制的合理性、合同履约的真实性及资金使用的规范性等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坚决杜绝了滞留、挤占、截留、挪用以及虚报冒领、铺张浪费等问题的发生。三是加强对工程质量的监督。会同工程管理、质量监督等部门,从质量责任体系到质量验收,进行全方位督查,对监理单位资质、监理人员履职情况进行认真检查,督促参建各方严格按照质量规范进行施工和监理,发现质量隐患坚决予以整改。四是加强对设计变更的监督。着重检查设计变更的理由是否充分、工程量的确定是否准确、单价是否合理、程序是否合规等,严格控制以变更增加投资行为。所有的设计变更,派驻监察室均做到全过程参与,确保公开透明。五是加强对投资建设环境的检查。检查相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是否积极配合、规范运作、高效审批,有无吃拿卡要、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行为。六是检查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是否存在插手工程项目,有无违反廉洁自律规定和以权谋私的问题。
四、抓住验收环节,确保项目竣工后不出问题。一是强化对工程款是否按合同规定按时计量拨付情况的监督,防止发生管理人员以权谋私、权钱交易、吃拿卡要等现象;二是加强项目建设资金借转、支付和结算有关原始资料的检查,防止重复支付、借款不还、超概算等问题的发生;三是强化对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的监督,防止出现因拖欠工资发生上访问题。四是积极支持审计部门开展竣工决算审计,并注重审计结果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