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洛南县委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作风建设密切联系群众的决定》,《决定》通过实施“四整治”、“四转向”等举措,有效解决“四风”突出问题,着力建设为民、务实、清廉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为全县经济社会提质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决定》指出,当前全县干部队伍主流是好的,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三严三实”要求,存在着 “四大要害”、“四种病症”的突出问题,要害一是思想糊糊,病症是“盲人”;要害二是思路乱乱,病症是“懒人”;要害三是能力软软,病症是“废人”;要害四是作风散散,病症是“病人”。针对这些问题,《决定》要求重点从“四整治”、“四转向”等措施入手,有效加以解决:一是整治形式主义,转向求真务实。加强理论学习,规定县委中心学习组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封闭式理论学习,全年封闭学习时间不少于12天,并有组织、有计划、分期分批对镇村基层干部进行轮训。树立正确政绩观,制定科学的考核体系,全面准确地评价干部的工作实绩。大兴调研之风,规定县级党政领导每年下基层调研不得少于60天,蹲点调研不少于4次、每次3天;县直科级领导每年到基层调研不少于80天,蹲点调研不得少于5次、每次时间3至5天。各级党委、政府和县直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每年至少向县委、县政府报送3份调研材料或工作建议。严格精文简会,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治理文山会海的措施》及《洛南县“四风”整治六个专项管理办法》,提倡少开会、开短会、讲短话。二是整治官僚主义,转向联系群众。切实增强担当意识,要求自觉经受艰苦环境和困难风险的考验,自觉抵制各种不符合党和人民利益的行为,对坚持原则、勇于担当的优秀干部宣传表彰、提拔重用;对当“太平官”、做“老好人”,贻误事业的干部坚决批评教育、严肃处理。不断健全联系服务群众制度,规定县级领导干部每人联系1个党委、1个县直部门、1个村(社区)、1个“两新”组织,包抓1个重点项目、1个招商项目、1个规模企业、5户贫困户;县直部门和镇(办)领导干部每人联系1个村(社区)、1个下属单位,包抓3户贫困户;县级领导干部每月至少安排1天接待群众来访、下访或约访,部门和镇(办)领导干部要建立一对一信访联系制度。全面提升机关行政效能。要求纪检监察部门出重拳、下决心整顿干部作风,坚决纠正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的庸碌作风,同时切实解决和纠正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三难”问题。着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认真办好“行风热线”,建好网上民情反馈平台,继续深化“便民服务精细化管理年”活动,抓好县镇村三级便民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畅通群众监督渠道,自觉接受群众评议监督。积极实施“社会治理织网底工程”,有效解决社会管理村级漏洞和盲区。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从解决就业、收入、社保、教育、医疗、住房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入手,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三是整治享乐主义,转向廉洁奉公。弘扬奉献精神,深入开展“社会教育五引领”活动,广泛开展“红星闪闪岗位化管理年”活动,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围绕中心、立足本职、爱岗敬业、甘于奉献、争创一流。全力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养成良好生活作风。建立双向干部挂职任职交流制度,规定县级机关和部门单位要选派后备干部、年轻干部和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干部,到基层镇办,到条件艰苦、环境复杂的一线挂职任职、驻点包户,时间不得少于半年。镇(办)一线要选拔科级干部到住建局、信访局、工业园区挂职锻炼,选拨优秀年轻干部到县级机关、县直部门跟班学习或任职,实现干部双向交流的常态化。四是整治奢靡之风,转向勤俭节约。对严格规范公务接待,严格办公用房和公务用车管理,严格“三公”经费支出等细化量化具体化,提出了具体规定和要求,旗帜鲜明地反对铺张浪费,坚持厉行勤俭节约。
同时,《决定》要求,各级领导和党员干部要切实增强纪律观念,严明政治纪律,严肃组织纪律,严守工作纪律,强化监督约束,并通过加强廉政教育、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自觉接受监督等,坚决做到严于律己,保持清正廉洁。县委主动担负主体责任,成立领导小组,负责加强作风建设、密切联系群众工作的安排部署和综合协调,要求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必须发挥带头作用,确保《决定》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全县干部作风得到有效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