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图片视频 >> 视频
市司法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侧记
发布时间:2014-09-23   来源:商洛市司法局   作者:胡增灵

  为了推动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迈上新台阶,从2014年3月起,市司法局在全市司法行政系统部署开展了“走基层、送法律、调矛盾、促和谐”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树立了全系统干部职工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强化了践行群众路线的思想意识,积累了做好群众工作的经验,为全系统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不断提升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落实“四个贴近”,明确主题实践活动的总要求

为了回应人民群众对司法行政工作的新期盼、新要求,切实转变干部作风,推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实有效开展,从3月11日起,市司法局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学习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由5名县处级领导带队,全体干部职工都参加,组成5个工作组,分赴7县区集中开展“走基层、送法律、调矛盾、促和谐”主题实践活动。各县区司法局按照全市的统一部署也积极配合开展了这项活动。

(一)走基层,贴近工作实际。5个工作组深入31个镇办、74个村组,采取“听、问、谈”等方式,了解基层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对司法行政工作的要求和期盼,征求他们对司法行政机关的意见建议,掌握群众对司法行政机关的知晓度、认可度和迫切需要司法行政机关解决的突出问题,把司法行政工作放在公众的视野中考量和评价,让社会各界干部群众来参与、监督、评判司法行政工作。同时,还深入到89个司法所、法律服务所、调委会、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司法鉴定机构和法律援助中心等基层单位,发放征求意见表100余份,了解和掌握基层单位对市局、市局领导班子及班子成员的意见和建议。共收集到意见建议3类22条,帮助司法行政系统各级干部理清了下一步活动开展及行动推进的新思路、新方法,真正做到“接地气、涨灵气。”

(二)送法律,贴近基层一线。围绕基层群众对司法行政工作的所思所盼,深入基层开展送法律、送政策、送温暖活动,共举办法制宣传报告会47场次。市局领导带领工作人员下基层期间,每到一个乡镇都要举办至少1场法制报告会或法律咨询现场会,并发放相关法律知识读本,把基层群众迫切需要、热切期盼的法律政策送到群众手中。积极为基层的司法员和人民调解员举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专题法制报告会,在送法律、送政策的同时,认真解答基层同志在日常矛盾纠纷化解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做到做到“俯下身、心贴心”。

(三)调矛盾,贴近广大群众。走基层期间,各工作组紧密结合司法行政工作职能特点和基层工作实际,积极通过市、县(区)、镇(办)、村(社区)四级联动的方式,扎扎实实开展各种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大化解工作,并针对疑难、复杂的矛盾纠纷,采取“面对面”、“背靠背”等调解方法,促使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切实化解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51件。各工作组还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与法制宣传教育、惠民政策宣讲相结合,在化解矛盾纠纷的同时积极向当事人及相关人员宣传法律法规、讲解惠民政策,做到“调处一起纠纷、宣传一部法律、讲解一条政策、教育一片群众”。

(四)促和谐,贴近社会发展。这次主题实践活动,以开展“6+1”惠民行动为载体,即:通过举办一场法制宣传讲座、化解一件疑难矛盾纠纷、督办一起法律援助案件、帮教一名刑释解教人员、探访一个服刑在教人员家庭、指导一名社区服刑人员矫正工作和包联一个贫困对象的方式,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帮助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困难和问题,帮助当地谋发展、惠民生、树新风、促和谐。活动开展以来,市局领导干部带领工作人员深入到183户服刑在教、刑释解教、社区矫正人员、法律援助对象和生活困难等特殊人群家庭,征询他们对司法行政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倾听他们的期待和要求,争取他们的支持和理解,进而组织领导干部讨论、谋划司法行政工作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新途径、新思路,做到“情况清楚、有的放矢”。

二、把握“四个重点”,扎实开展主题实践活动

把基层的意见建议收集上来,把存在的问题和工作亮点发掘出来,扎扎实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推动全市司法行政工作上水平,是此次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找准问题。“没有发现问题本身就是问题”。各工作组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坚持上群众门、叙百姓话,把访民意贯穿始终,注重在摸实情上下功夫。活动中发现和掌握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方面是影响司法行政工作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如司法所人员编制、经费保障等问题;另一方面是司法行政业务工作问题,如普法依法治理、社区矫正、人民调解、公证、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再一方面是“四风”问题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中的问题。

(二)发掘亮点。“发现问题过程也是发掘典型经验的过程”。活动中,各工作组不仅注意发现影响司法行政工作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开展的问题所在,而且注重发掘司法行政工作中的好做法和典型的人和事:比如商州区的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洛南县的专业性行业性调委会建设、丹凤县的“两所联调”、商南县的法治文化街、山阳县的安置帮教基地建设、镇安县的人民调解“一厅式办公”、柞水县的法治文化大院建设工作,等等。市局还想方设法宣传推广工作亮点,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有力推动全市司法行政工作上水平、上台阶。

(三)落实意见。群众的评价和意见就是工作的“着力点”。各工作组坚持把解民困贯穿始终,注重在办实事、办好事上下功夫,活动中共为服刑在教、安置帮教、社区矫正、法律援助对象及贫困户送米、面、油等物品价值近万元,帮助群众办实事好事20余件。对于发现的问题和群众的意见建议,市局党组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属于职能范围内可以解决的,落实时间表、责任人,限期解决,“不拖”;需要协调解决的,确定牵头领导、主办单位,积极协调解决,“不推”;关乎司法行政工作发展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民计问题,及时向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汇报,力争把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落到实处,“不等”。

(四)做好工作。解决人民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最终要落实到司法行政各项工作当中。全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按照“分阶段、抓载体、重实效、掀高潮”的总体要求,全面推进法治商洛建设行动;千所万人抓化解、力促三秦大和谐行动;法律服务惠民行动;基层基础建设推进行动;特殊人群帮扶“雨露”行动;勇创新、敢担当、争一流行动,使全市司法行政机关上下联动、广泛参与,做到有创意、有声势、有实效、有影响,切实发挥司法行政机关法制宣传、法律服务、法制保障等职能作用,真正把落实群众意见、建议,融入到司法行政为民服务的各项举措中来,推动主题实践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完善“四项制度”,始终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树立群众观点,践行群众路线,关键在于健全完善相关制度,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用制度推进工作,从而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踏踏实实做人民的好公仆,树立司法行政机关和司法行政干警的良好形象。

(一)联系基层工作制度。认真落实市局领导联县包镇、包联基层单位和定期下访工作制度,县(区)司法局领导联镇包村和下基层工作制度,扎实做好市、县(区)司法局包联8个“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单位工作,并把联系基层与目标责任考核相结合,保证质量、讲求实效。

(二)意见办理工作制度。针对主题活动中收集到的意见建议,完善搜集、整理、保存和流转制度,做到有人抓、有人管;落实意见办理的首问负责、沟通协调、贻误追究、按期落实制度,做到落在实处、取得实效。

(三)依法行政工作制度。健全执法责任、执法监督、受理投诉(信访)、执法责任考评、执法过错追究、行政信息公开等各项制度,从科学决策、规范执行和监督考核三个方面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为全面、依法履行职能打下坚实基础。

(四)机关管理工作制度。修订完善事务、纪律、资产、会议、警车等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对市局机关各项事务的管理,不断改进机关事务管理的方式方法,转变全体干警的工作作风,推进司法行政各项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落实“三个四”,深化“三结合”,即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推进“服务全省大局、建设法治陕西”六大行动、与“双包双促”扶贫攻坚活动相结合,促进“走基层、送法律、调矛盾、促和谐”主题实践活动常态化,必将推进我市司法行政工作上台阶、上水平,为幸福商洛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