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8月10日 21:12:31 星期天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研究思考 >> 正文
山阳县天桥乡推行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见实效
发布时间:2010-09-06   来源:     

为深入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加强村级民主监督, 天桥乡党委政府按照上级要求,在全乡8个村推行了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一年来,乡党委政府立足乡情、创新形式、规范运作、务求实效,充分发挥了村民监督委员会联系群众、服务大局、民主监督、推动发展的作用,全乡农村社会稳定,乡风文明和谐,处处呈现出凝心聚力、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一     
   村级事务不公开,干群关系紧张,告状上访村民多,村集体公益事业没人管、无人问……这是天桥乡天桥村以前的状况。针对这一情况,天桥乡将天桥村作为推行村民监督委员会的突破口,率先在全乡成立了村民监督委员会,参与村级事务的监督管理。为把这项工作做实、做好,天桥乡严格按照上级有关规定,严格程序,规范运作,健全制度,确保监督不走过场。一是选好监委会一班人。为真正把公道正派、热心服务、群众信任的人选出来,乡上在选举前专门组成考察组,深入村组、深入群众,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经村两委会成员、党员和村民代表充分酝酿提出候选人后,前后多次将初步候选人公示公告,接受群众监督。经过选举,全乡共产生监委会委员24名,监委会主任8名。二是准确定位,明晰权责。为了使村监委会监督更加硬气,乡上将村监委会定位为乡镇纪委和村党组织共同领导下的村级专门监督组织,对村民大会负责,只监督村委会工作,不参与决策,也不承担任何行政工作,进一步明晰了职责、权限,使监督更加理直气壮。三是完善制度,规范运作。乡上制定了监委会日常管理、列席村“两委会”、经费保障、工作考核等十多项制度,制作了开展监督工作和村级财务“三审三签”流程图。要求每位监委会成员一般至少联系10户以上村民,每月召开一次信息反馈会议。四是全力支持,提供保障。在经费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乡上专门挤出经费,为各村监委会设立了专门的办公场所,统一制作门牌,刻制印章,印制工作手册,各项制度上墙公示,并建立了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档案。
                                                             二   
   村监委会成员来源于村民,直接由村民推选产生,能够真正反映民情、代表民意,得到广大村民的信任和支持,监督效果明显。天桥村是乡机关所在地,村内矿产资源丰富,矿山企业达4家之多,但村集体资产始终是个糊涂账,群众意见较大,村监委会成立以来,首先从村级账务入手,邀请乡财政所会计人员,对村上近年来的账务进行了全面清理清查,及时将收支情况张榜公布,消除群众疑虑。针对村里运矿车辆较多的实际,村两委会准备对运输车辆收取管理费,增加村集体积累,便于公益事业建设,村监委会成员分片分工深入群众中间,分头做大家思想工作,最后在“四议两公开”上终于获得大家的一致同意。大岭村水泥路修通后,群众出行方便多了,但每到夜晚,道路漆黑一片,能像城里一样安上路灯一直是广大村民的愿望。村监委会了解这一情况后,及时邀请村两委会班子,研究解决办法,最后大家分工,由德高望重的原任老支书现担任村监委会主任的刘凤山出面,与大岭村在外的能人、老板联系捐赠事宜,经多方奔走联系,本村在外老板阮长喜一次性投资8万元为大岭村安装路灯18盏,彻底解决了群众夜里行路难问题。村民刘凤银非常高兴,说“村民监督委员会作用真大,我们怎么也没想到他们说干就干,这么快就办成了我们想了多年也没办成的事”。蜡烛山村位于胡岭脚下,群众吃水十分困难,人畜饮水工程说了多年,也一直没有动静,村监委会成立后,把此事当着头等大事,协助村“两委”积极行动,多方争取,终于在2009年被县列入安全饮水工程。工程实施中,村监委会全程参与监督,督促工程进度,监督工程质量,保证村民及时用上洁净、安全的自来水。天桥村监委会主任毛全朝在外打拼多年,人缘广,路子多,曾多次帮助联系就地安置村上富余劳动力40余人,外输劳务30余人。龙洞川村监委会成员汪宏,自家种植猪苓致了富,但他致富不忘众邻居,亲自带领同组村民种植猪苓,传授猪苓种植经验,仅此一项就为种植户增收万余元。
                                                              三    
   村民监督委员会充分发挥制约和监督作用,全面提升监督实效和水平,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一是民主决策推动了重大事项的落实。对于村上重大事项、重要项目的决策让群众充分参与,充分知晓,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一改“决策一言堂、用人一句话、花钱一支笔”等传统的观念和工作方式,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积极性,形成了集中民智、群策群力、共谋发展的新局面。二是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过去,有些干部抱怨现在干部很难当,干点事吧,有人认为你想从中捞好处;不干事,有人说你“白吃饭”。群众对村干部有疑虑,有的甚至和村干部对着干。村民监督委员会成立后,村干部事事同群众商量,各项决策都经过村民监督委员会成员参与集体讨论,事事接受群众的监督,让群众清楚,形成了干部心系群众、尊重群众,群众理解干部、信任干部的良好氛围。三是民主监督显著增强。村民监督委员会民主化管理工作,把村级事务的决策权真正交给群众,让广大农民参与村级事务决策和管理,强化了村干部民主管理意识和农民群众的政治权力意识,变干部定事为民主定事,变群众被动参与为主动参与,变事后监督为全程监督,保证了决策的民主、科学、公正。四是推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村民监督委员会参与村务监督以来,村干部掌握了“群众的事由群众来作主”这一法宝,使许多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村里对群众普遍关心的行路难、吃水难、基础设施筹资筹劳难等问题,坚持按照程序办理,件件都由群众“一事一议”讨论形成决议,村“两委”强力执行,有效避免了工作中“群众不急干部急、干部不热群众热”等问题。跑项目、争项目的热情不断高涨。村民监督委员会体现出让群众享有对村级重大事务最广泛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农村低保、计划生育、扶贫救济资金、粮食综合直补、退耕还林等事关群众切实利益的内容公开更加及时、全面,账务更加透明,干部办事更有章法,处事更有准则,村务管理、决策、监督逐步步入规范化轨道,走出了“干部办事就猜疑,群众不解就上访”的泥潭,促进了全乡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