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廉政时评 >> 正文
领导干部应当如何对待政绩
发布时间:2010-09-08   来源:   作者:中共桂林市委办公室 蒋能
  政绩是对党政机关和官员工作成绩与社会贡献的综合评定。据人民网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习近平出席中央党校2010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并讲话,强调领导干部对待政绩,要坚持实践观点,把求真务实作为实现政绩的基本途径;要坚持群众观点,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要坚持历史观点,把科学发展作为衡量政绩的主要标准。习近平坚持实践、群众和历史观点,为领导干部创建正确的工作政绩指明了方向、目标和途径。
    坚持实践观点,把求真务实作为实现政绩的基本途径。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也是我们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实践是正确思想产生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又是发展理论的动力学习理论的目的。毛泽东写出《实践论》,邓小平强调要“勇于实践”,江泽民“实践,实践,再实践”,胡锦涛鼓励“投身实践”。一个地方、一个单位、一个典型的实践经验,在他们同人民群众不断发展着的实践长过程相联系,并代表其前进方向的时候,就会有重要意义和生命力。坚持实践观点,说话办事、处世为人就要敢于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在理论与实践、经验与实践不一致的时候,只有敢于做到重视实践、重视实际、重视现实,才能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政绩。
  坚持群众观点,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毛主席告诫我们:“群众是真正的英雄”。邓小平同志指出:“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胡总书记明确提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新时期我们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强调以人为本,这是对党的群众观点的重大发展。坚持群众观点,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坚持历史观点,把科学发展作为衡量政绩的主要标准。历史造就英雄。历史观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科学态度。借鉴历史经验、立足历史条件、顺应历史趋势、做人类历史发展的推进者,做最崇高理想的实践者,这就是每一个新时期领导干部应该采取的科学态度。政绩观正确与否,不仅影响到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事业的顺利发展,影响干群关系,也会影响到领导干部本人的健康成长。从全党的角度看,如果让错误的政绩观广有市场,任其谬种流传,将严重危及党的事业的兴旺发达。坚持历史观点,把科学发展作为衡量政绩的主要标准,我们在看待、分析和处理政绩问题时就会更加全面、更加客观、更加符合实际、更加智慧、更加接近事物本身的客观规律。我们一定要正确把握发展观与政绩观之间的辩证关系,并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时常校正和确立自己的政绩观,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兼顾,努力创造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政绩。
    实践观点、群众观点和历史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观点之要,是时期新潮流的澎湃之源,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义,各地各级领导干部理当始终坚持,继续传承,弘扬光大,创造奇迹。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