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廉政时评 >> 正文
“两节”之前话廉洁
发布时间:2010-12-31   来源:   作者:彦 军

  元旦、春节是国人眼里两个重要的节日,也是岁末年初亲朋好友互相走动、礼尚往来的良机。但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往往利用这个时机行贿受贿,于是这个时段往往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有赠者便有受者。赠送和收受,说是感情上沟通,莫不如直截了当地说是一种钱权交易,这是“秃脑袋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事。一些人给晚辈一个“压岁”的“红包”当然是天经地义,不必说三道四;而有些下属给某些头面人物送礼,有的送贵重电(瓷)器,有的送名人字画,有的送高级补品,其实是明里送礼暗送金钱,不管借口多么冠冕堂皇,理由多么充分,目的只有一个:看中了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要么谋个一官半职,要么捞点别的什么好处。在这些人看来,平日里给上司送礼“师出无名”,不太得体,而遇事相求再送,则有“现用现交”之嫌,不是那回事,只有在“两节”之时操作才显得赠、收自然。其实,绝大多数领导干部是一身清廉、两袖清风,不会接受赠礼的,但也不乏“来者不拒”、欣然笑纳的。
    俗话说:“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短。”日后如人家有事相求,什么原则,什么规定,统统抛在脑后,这份“人情债”总得还吧。于是乎,“买官”者如愿,卖官者得利,两厢情愿。长此以往,党风、社会风气变坏了,腐败分子产生了,难免让百姓戳脊梁骨。
    值得欣慰的是,媒体经常报道一些地方党政机关,“两节”之前下发文件,禁止领导干部收礼,用各种方式劝告人们不送礼,不收礼,家属也做好监督员,吹好“耳边风”。 兔年春节临近,梅河口市纪委监察局向全市各部门发出廉洁过春节的温馨提示,提前与各级领导干部“打招呼”,敲响清廉警钟。通过发送节日廉政提醒短信,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自觉抵制各种不良风气侵蚀。市纪委向全市各部门、各单位的领导干部提出明确要求:严禁违反规定收送现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禁止下级给上级机关和领导干部送礼,禁止用公款宴请上级、亲朋好友,禁止部门之间相互宴请。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在管好自己的同时,还要管好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
    倘若各地都能如此行事,而且不走过场,脚踏实地,认真做好,廉洁之风将会越刮越烈,社会风气亦能越来越好。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