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要下发“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主要分别针对省部级和省部级以下单位做出的规定。这是近年来,中央经过广泛调研,大刀阔斧地要对公车进行改革的一项崭新成果。中央都进行了公车改革,各地、各部门是不是也都能认真执行和效仿呢?我看不尽然,从目前公车使用和个别地方公车改革的现状来看,公车改革还是步履蹒跚,对“公车改革究竟改了谁”、“公车改革究竟肥了谁”的疑惑在百姓心目中普遍存在。我认为,要想公车改革,应该从“下”开始,这里的“下”是相对“上”而言的,“上”是指上级机关,“下”是指下一级机关、下属部门、基层。如果能从基层开始一步一步向上进行改革,可能对刹住公车使用中的不正之风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首先,公车改革从“下”开始,可以为基层干部创造更加便利、快捷的工作环境。“下”的部门,是真正距离百姓最近的,基层干部需要向上请示、向下传达,经常深入到广大群众中去,走的路远,需要用车的地方多,所以特别需要进行公车改革,非常欢迎公车改革。在平时工作中,更多干部群众要么做公共汽车、要么骑自行车、要么步行,而领导干部往往都是专车专用,基层干部根本“摸不着边”,这样利益极少数化、极个别化的现象急需要改变。中央在这方面率先带头进行公车改革,广大基层干部和人民群众是非常拥护的和赞成的。在高兴之余,广大基层干部也期盼着“利益均沾”,办事时也能坐上公车,或者多少得点外出工作交通补贴。也许,这能让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心理得到平衡,领导干部可以多得些,但是不要拉太大的差距。比如有的地方公车改革,领导干部获得的公车补助每月几千元,而普通干部只得几百元,差距太大,公车改革肯定会“寿终正寝”。多给基层干部“一元钱”,基层群众都会认可和理解,关键是公车改得了改不了的问题。如果从“下”改了,得实惠的是广大奋战在一线的基层干部;如果从“上”改了,“下”不改,得实惠的是少数的领导干部。一句不招人听的话,“没了民心,公车改革可就“摇摇欲坠”了“。
其次,公车改革从“下”开始,可以有效遏制住“上”办事“下”出车的怪现象。有的地方上级机关进行了公车改革,而下级机关、下属部门没有进行改革。这无形中就存在着一种矛盾。上级机关进行改革后,实行了交通补贴,可能有的干部买了车、有的干部直接将补贴揣进了腰包。他们最初的想法是到基层办事就开自己的车去,因为补贴都给了自己;或者打车去,因为补贴足够用作打车花销;雇车去也行,因为补贴就是这样的用途。这是上级领导最初的想法,也想这样做,但是却阻止不了下级的做法。因为下面没有进行公车改革,公车依然存在,上级要来检查工作,上级干部没有公车了,能让领导亲自开车来、亲自打车来、亲自雇车来吗?于是乎,下级会早早地把公车派到上级机关,接着上级的领导该检查的检查、该办事的办事,事后还要安安全全地将领导送回去。上级领导想推辞,可是能推辞得了吗?久而久之,公车改革后的上级机关,明明得到了交通补贴,可仍然坐着公车办事,真是悠哉乐哉,只不过这公车是“下”的。公车改革从“上”改了,而“下”的负担却重了,原来只在下面使用,现在却是上下齐用了。如果说,下面也进行公车改革了,上面再检查工作,还好意思向下面“张口”要车吗?用好自己的公车补贴才真正把公车改革的深远含义给诠释了。
第三,公车改革从“下”开始,可以将公车的真实面目显现出来。公车,又称“公务用车”,顾名思义,就是为办公而配的车辆,或者是因工作需要而配备的车辆。现实生活中,公车究竟有多少辆?是不是达到了泛滥的程度,上面是不可能真正掌握得到的,一个地区有一个地区的政策,一个部门有一个部门的对策。俗话说:“上有政策,下有政策”。中央很早就出台许多关于公车使用、配备、管理的文件,但是有多少个文件是被认真执行了的。中央统计上来的公车数量可能只是个“天文数字”,有多少辆公车谁也说不清。越是大机关,公车管理的越严格,局级的多少人能坐一台车,什么级别能享受公车待遇、什么级别的不能享受公车待遇,这些规定得都非常明确。可是到下面,公车配备就大为不同,是局级的每人肯定一台车,是处级差不多每人一台车或几人一台车,是科级的个别人自己就能拥有一台车,甚至有些部门的个别科员都能自己拥有一台车。于是就出现了“个别部门处长无车坐,个别部门科长小车满街跑”的怪现象。这好像收入差距一样,有的单位临时工每月挣五六千元,有的单位的一般干部每月才挣两三千元。这种差距能不在广大群众中产生影响吗?所以说,公车真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中央出台的公车改革政策,地方时非常支持的。如果说,公车改革要从“下”开始了,基层究竟有多少台公车,就能改了多少台,对此大家一目了然,藏也藏不住,这样的公车改革、才能改得彻底、不留死角。
大家都知道,公车改革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历史形成的问题不可能在一时全部解决掉,这改革本身就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进行公车改革,既要处理好现有公车的管理,又要控制住公车不至于过滥的局面;既要从上级机关抓起为下级机关作出表率,又要督促下级机关落实上级政策扎实有效地推进;既要照顾到级别高的领导干部用车待遇,又要惠及到普通干部的用车补助。只有这样,公车改革才能向着理想的方向挺进,但愿随着中央公车改革步伐的加快,广大基层干部和人民群众能早日看到公车改革后带来的可喜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