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树理在《李有才板话》中是这样描写老杨同志的:虽为县农救会主席,却不高高在上,当老秦称他为“县里的先生”时,他说:“不要这样称呼,叫我‘杨同志’或者‘老杨’都行!”他亲自和小福去场里打谷子,什么都通,被大家称为“一把好木锨”。他发扬民主,让大家畅所欲言,深入调查,直接获取了阎恒元及喜福村长谋取私利、欺压百姓的罪证。斗争时,与章工作员使用的武力方式相反,他采取说理的形式,组织抗日根据地农民群众同地主恶霸作斗争,用新观念去启蒙群众,帮助他们确立民主、平等、法治的思想理念。
看了这段对老杨的描写,我想起了全国模范检察官、优秀共产党员张章宝。他从事检察工作29年,走遍了全旗298个行政村,创造了办过的信访案件没有一起越级上访和重访的奇迹。他认为:“只有日头落了,吃过饭了,喂过牲口了,农民才有时间配合调查。”作为农民的儿子,张章宝深知农民的辛苦,所以他下乡查案总是根据村民的生产作息安排调查时间。他常说:“群众不容易呀,我们要经常换位思考,更要把百姓的疾苦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尽力为他们干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张章宝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只要有上访群众来到检察院,不管是不是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他能解决的立即解决,解决不了的马上移交督办。为了查清工程的真实造价,他到煤窑数过窑柱,刨开村里戏台的地基量过尺寸,一块一块数过学校围墙的红砖。“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法育人”,“不把村班子查散、不把民心查乱、不把影响农业发展的外界关系查断、不让个别村干部便宜白占”,对待来访群众“生人熟人一样、干部群众一样、初访重访一样、问题大小一样、态度好坏一样、本地外地一样、辖区内外一样”,这是张章宝做好群众工作的法宝。
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如果党群关系搞不好,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巩固。”老杨同志和张章宝两个人身上的共同点就是与群众打成一片,把自己融入到群众中去。向老杨同志看齐,学习张章宝的先进事迹,让我感受颇深。见贤思齐,榜样如灯;学习先进,方知差距。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物质利益等逐渐多样化,群众思想问题日益增多,各种矛盾日益突出。这些问题和矛盾解决不好,就会影响群众的根本利益、影响大局的稳定。就检察工作来讲,我们必须适应新形势,摒弃错误观念,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始终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投身到工作中去,把工作做到第一线,把作用发挥到第一线,把问题和矛盾解决在第一线,做到与群众“零距离”。要时刻把党的重托、群众的期待挂在心上,坚持科学发展,不忘责任和使命,不断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检察工作,自觉从人民群众最满意的事情做起,从人民群众最不满意的问题改起,着力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坚持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坚决制止违法、简单、粗暴的执法方式,增强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妥善处理矛盾纠纷尤其是突发性、群体性事件。
孔子曾以“修己以安百姓”作为官德的基本标准。在今天,我们更应该做到亲民爱民为民富民安民。群众对检察干警总是听其言观其行的,并以此为标准加以评判,从一定程度上讲,检察干警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代表着党和人民政权的形象。因此,检察工作必须贯彻群众路线,努力克服脱离群众的倾向,切实提高法律监督能力,积极争取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支持,依靠人民群众实现检察工作新发展。(作者系陕西省富平县检察院检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