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全国省、市、县、乡四级党委集中换届关键之年,换届风气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换届工作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目标的实现,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和威信,直接关系到党的兴衰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
换届期间,如何才能进一步确保换届工作的公道正派、风清气正?笔者认为,各级领导干部切记“六忌”至关重要。
忌“心浮气躁”。换届之年,领导干部都想得到提拔。容易热衷于“形象工程”和 “政绩工程”,抱着制造“轰动效应”的目的,引起上级的注意和赏识;或者平日工作得过且过,最后用力干几件漂亮事,达到“一好遮百丑”的目的,寻求上级的好评。于是就会铺许多新摊子、上许多新项目,由于这些项目缺乏科学论证、长远考虑,给经济社会发展留下诸多隐患。因此,在换届期间,各级领导干部需保持平和心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站好最后“一班岗”,切忌“心浮气躁”。
忌“阳奉阴违”。古人云:“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十二五”开局之年、换届之年、迎接建党90周年等任务艰巨,“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因此,在换届期间,各级领导干部需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迎难而上、顽强拼搏,不折不扣地落实政策推动工作;而不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或避难趋易,遇到矛盾“绕道走”,特别是在换届时期“讲条件”、“讨价还价”,导致落实“打折扣”;切忌“阳奉阴违”。
忌“居功自傲”。换届之年,许多领导干部期望值高,总觉得自己该得到提拔和重用,一旦愿望不能实现,就怨声载道,埋怨组织和领导不公平。其实,这都是领导干部思想上出了问题,导致价值观、名利观“异化”。因此,在换届期间,各级领导干部需加强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名利观和官位观,对名利、官位要看得透,学会淡然对待;深刻认识到不管居何位、任何职,都是党的事业、工作的需要,都是在为人民服务,无论何时、何地、何职都有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空间;官位有限,人人都想“更上一层楼”根本是不可能的,大可不必为职务问题忐忑不安,甚至上跳下窜,破坏身心和谐,影响正常工作;切忌“居功自傲”。
忌“一曝十寒”。毛主席曾说:“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抓落实,贵在持之以恒,也难在持之以恒。当前,一些地方抓落实重“头三炮”,只有“三分钟热度”,领导干部只限“任期内抓”,搞“一阵子落实”,或者“抹了桌子重开席”,缺乏“咬定青松不放松”的“韧劲”,导致落实成“落空”,落实成“落失”。因此,在换届期间,各级领导干部需不断完善科学发展考评体系;树立“庸者无为、有为有位”一抓到底的导向,避免抓落实“虎头蛇尾”、“半途而废”;切忌“一曝十寒”。
忌“过期作废”。换届之年,大部分领导干部都会产生让长期紧绷之弦放松一下的思想,常常因为一念之差而深陷囫囵,自毁“长城”,落得个“因嫌乌纱小,反把枷锁扛”的可悲下场。因此,在换届期间,各级领导干部需深刻认识“权利不用、过期作废”思想的危害;深刻吸取教训,警钟长鸣,时刻严格自律;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提出的“5个严禁、17个不准和5个一律”的要求,不越“雷池”、不触“高压线”;用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为确保换届风清气正作出贡献;切忌“过期作废”。
忌“剑走偏锋”。换届之年,上级政策具有宏观性和指导性,需要各级各地在具体工作中,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原汁原味”地抓好落实,真正理解政策出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能“剑走偏锋”,“片面”追求当地利益,“过滤式”落实。因此,在换届期间,各级领导干部需沉下身子、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找准落实工作的结合点、突破点和落脚点;用科学的方法抓好落实,不能歪曲政策,“利我则取,不利则去”的落实,导致落实“跑偏”;切忌“剑走偏锋”。
换届工作任重而道远,任务光荣而艰巨。领导干部是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其政治品格、素质能力如何,是换届工作能否平稳、健康、有序进行的关键。因此,换届期间,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遵纪守法,正确看待群众的挑选,正确对待自己的“进退留转”;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做好本职工作,为群众解决好每一个难题;切忌“心浮气躁、阳奉阴违、居功自傲、一曝十寒、过期作废、剑走偏锋”等“六忌”;进一步确保新一轮换届工作的公道正派、风清气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