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廉政时评 >> 正文
“干部年龄”怎成一抓一个准的“小辫”?
发布时间:2011-10-27   来源:     
  10月20日,有网友爆料称,“1982年12月出生的陕西志丹县副县长黄华,2002年大学毕业后就参加工作,按年龄推算,这位副县长3岁半就上小学。”(10月22日 人民网)
    细心的网友从黄副县长的简历中发现了端倪:出生于1982年12月,2002年大学毕业,应该是1986年9月至1992年7月上小学,1992年至1998年上中学。按照年龄推算,该副县长3岁半就上小学。果真如此的话,黄副县长的智力发育肯定超出了一般人的水平,称其为天才实不过分。
    近来,“神童”、“天才”屡被群众“伯乐”发现。无独有偶,陕西省蓝田县的小寨镇党委委员薛冬“10岁大专毕业,15岁参加工作”也被认定为“神童”;现已被免职的山西省临汾市纪委书记陈国荣,其“13岁参军,15岁入党”的简历,也着实也些离奇。
    真是不抓不知道,一抓吓一跳。每个人的年龄从一出生就已是定数,干部简历本应真实客观,可现在却成了一抓一个准的“小辫”。这是为何?
    始作俑者自然是干部本人。一方面是片面地理解政策,对“选拔年轻干部”存在错误的认识,认为年轻就是资本,把“宝”押在了年龄上。为了让自己套在这个筐中,不出年龄杠、不越年龄限,于是就走捷径把出生年月改动一下。另一方面则是“权、利”二字作怪了。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以为领导就该多拿、多得,不能和一般干部一样,为了以后能多掌几年权,多捞几年利,就从年龄上做文章,以图延长自己的政治生命,多挣一些“养老钱”。可却忘记了学习经历、工作简历是不好改动的,就有了这类“神童”、“天才”。
    助长歪风的则是某些领导干部。选人用人是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选准人、用对人是领导干部的应尽义务。按说,这些“千里马”本也有些能力,有资格胜任工作岗位,工作有一定的成绩,领导干部既然有识人的慧眼,可这么不合常规的现象怎么就发现不了呢,怎么还会任其发展呢?或许是根本不去管这类小事,或许是一时失察,或许是还有既得利益在内。总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这么让这些“神童”、“天才”干部诞生了。
    档案管理人员则在无意中成了“帮凶”。干部档案管理理人员负有收集整理干部材料的职责。《干部档案工作条例》第五章第二十三条规定:收集的材料必须经过认真的鉴别。《干部档案整理工作细则》第三章第十条规定:鉴别中发现涉及干部政治历史问题或其他重要问题,需要查清而未查清的材料及未办理完毕的材料,不能归入干部档案,应交有关组织处理。档案管理人员上岗前都经过专门的培训,这些规定不会不知道。或是自己不负责,没有认真地去核实、鉴别,没有发现问题;或是不能坚持原则,本已发现了问题也向上做了反映,可上面有人说话,也就听之任之了。就这样让此类简历老老实实地锁在了档案柜里,堂而皇之地趴在了政府网站上。
    干部年龄问题虽是癣疥之疾,却不可等闲视之。它反映了选人用人标准是否规范,选拔任用干部是否公开、公平、公正。如果每个干部都不贪恋权利、不弄虚作假、不心存侥幸,每位领导干部都做到严格要求、严守纪律、严把程序,每名档案管理人员都做到坚持原则、认真负责,假“神童”、假“天才”自然就会遁形,这个“小辫”自然让人无从可抓。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