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在主持中纪委常委会时强调: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持之以恒改进作风,创新监督机制,强化自我约束,对纪检监察干部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案件,一律点名道姓公开曝光。这就对纪检监察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们不能对人是马列主义,对己是自由主义;说的是马列主义,行的是自由主义。而是严于律己,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狠抓自身作风建设,重塑纪检监察工作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
俗话说:“打铁还需本身硬”、“正人先正己”,我们纪检监察工作者的一言一行,不仅影响到全国反腐倡廉、打黑除恶的成败,也关系着我们纪检监察工作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过去的2013年,中央出台了“八项”规定,大力纠正“四风”,成效有目共睹,社会反响强烈,人民群众对反腐败的满意度大幅提高,对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信心不断增强。进入2014年,中央对反腐败不仅没有满足现状,而是明显加快了节奏,对于行风建设更是持续发力。中央纪委常委会决定“对纪检监察干部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案件,一律点名道姓公开曝光”,既是对中央八项规定执行者——纪检监察干部这一特殊群体的硬性要求和明确警示,更是显示了党中央、中纪委推进作风建设的坚定信心。
纪检监察工作的特殊性质和要求,决定了纪检监察干部必须加强党性修养,不断锤炼和塑造过硬的政治品格。但是,纪检监察干部是人不是神,并不是不坏金刚之躯,具有先天性“免疫力”;纪检监察机关更不是天衣无缝的“保险箱”,必须牢固树立监督者更要带头接受监督的意识,自觉接受党组织、党员干部、人民群众和新闻舆论的监督。面对这个高调反腐的群体,站在公平正义的角度去审视,也应该清楚地意识到:纪检监察机关以及纪检干部,同样是权力的载体,约束好自身的权力,也应该是反腐风潮中不荣忽视的问题。
纪检干部在反腐阵线和推进作风建设上身兼重任,自不待言。而作为手持尚方宝剑的护法使者,如何在反腐倡廉中秉持清廉,涉及到反腐败和党风廉政建设的公平正义。让腐败的纪检干部去反腐,让违纪违法的监察人员去纠错,岂不荒唐?贻笑大方!古人云“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止”。从中纪委去年12月25日通报的四起纪检监察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件中,已经敲响了纪检干部更需加强自身修养的警钟,更不应该让败坏我们纪检监察干部形象的山西省副书记金道铭.丁雪峰等严重违纪的腐败案件重演。
中央纪委常委会决定点名道姓曝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的纪检监察干部,是不护短,不怕家丑外扬,敢于刮骨疗伤,胸怀坦荡的表现。说明中纪委一直高度重视“谁来监督监督者”这个问题,中央纪委已经清楚地认识到,作为反腐的中坚力量,纪检监察干部的沉沦,恐怕会更难发现,对于社会公平正义的伤害,也要更为深重。如何保证纪检监察干部出于淤泥而不染,如何避免纪检监察干部不被糖衣炮弹所击中,中纪委的锦囊妙计是“一律点名道姓公开曝光”,做到反腐不留死角,不设“特区”,一切置身事中,率先垂范、身体力行,让正义的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
纪检监察部门是反腐倡廉战线的坚强堡垒,纪检监察干部是惩治腐败的忠诚卫士,中央纪委采用“正人先正己”,用官网曝光这种公共监督的方式,重塑了纪检监察干部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的光辉形象,这对各行各业全面推进自查自纠、自我反省、自我完善,真正转变作风,重塑行风都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政治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