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商州区纪委监察局围绕全区脱贫攻坚工作目标任务,建立五大机制,把纪律挺在精准脱贫工作的最前面,把监督执纪问责挺在脱贫攻坚的最前沿,有力的推动了脱贫攻坚工作任务落实。
建立督察专员机制,传导压力推动落实。对全区284名村(社区)党支部第一书记,授予村级脱贫攻坚督察专员职务,推动区委区政府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在村级得到全面贯彻执行。同时,加强对村(居)务信息公开及精准扶贫惠民政策落实情况监督,促进公平公正。依靠村支部和村民监督委员会,上接镇办纪委,下通村民小组组长或村民代表,建立镇、村、组“联防联动”的精准扶贫监督机制,把责任压力传导到党组织的神经末梢。
建立诫勉约谈机制,教育提醒抓早抓小。坚持挺纪在前,认真践行执纪监督 “四种形态”,建立诫勉约谈机制,通过采取提醒约谈、问责约谈、预警约谈、重点约谈四项措施,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今年来,区纪委对脱贫攻坚省上评估排名靠后的10名镇办和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区纪委书记对抓党建转作风促脱贫专项整治和脱贫攻坚工作不力的15名党员领导干部实施了诫勉谈话,全区镇办和部门主要负责人实施约谈和诫勉谈话360人次,全面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建立明察暗访机制,严明纪律强化监督。为加强对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管理,切实发挥帮扶作用,区纪委组建五个区直派驻机构联合巡查组和四个镇办纪委联合巡查组,不定期不打招呼到贫困村及贫困户家庭了解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成员在岗在位情况及帮扶成效,督促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履职尽责、真抓实干。先后8次对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纪律作风以及镇村“抓党建转作风促脱贫”专项整治开展情况明察暗访,下发问题整改通知书85份,发现和指出各类问题350余条,320多个问题已经整改到位,通过明察暗访促进脱贫攻坚工作作风不断转变。
建立快查快处机制,正风肃纪严格问责。将扶贫领域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作为纪律审查工作重点,围绕农村(社区)资金资源多、投资项目多、民生资金多的“三多”村和“五项工作重点”开展问题线索排查,畅通信访举报渠道,严格落实“一案双查”和“一责三问”,突出重点、精准发力,严肃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斩断任何胆敢伸向扶贫资金的“黑手”。今年来先后严肃查处了原区农机推广中心副主任袁某在农机推广中收受贿赂、板桥镇魏李村监委会主任马某为群众办理危房改造项目时收受群众好处费等扶贫领域违纪违法问题共16件,党政纪处理16人,移送司法6人。切实打通扶贫政策资金通往贫困地区和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切实保障脱贫攻坚工作规范、有序推进。
建立通报曝光机制,持续强化警示震慑。为加强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专门下发关于加强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的通知,通过开展“十个一批”活动,突出五大工作重点,强化四项工作举措,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纪律保障。坚持对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零容忍、严惩处,对典型案件进行点名道姓公开通报曝光。区纪委下发通报10期,先后对沙河子镇任家后村党支部书记任某违规收取移民搬迁户建房管理费、杨斜镇松云村原支部书记王某作风粗暴、吃拿卡要、与民争利等典型问题进行了公开曝光,持续释放强烈信号,增强警示震慑效应,党员干部敬畏党纪法规、不敢和知止的意识得到显著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