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时义(1785—1854),陕西柞水人,嘉庆十八年(1813)中进士,就任湖南省永州州判,上任后见官场腐败,民怨四起,便掷去官帽,脱掉官衣,毅然辞官返乡。
回到家乡以后,罗时义心中始终怀有济世救民的心愿,于是便购买医书,日夜苦读,精习医术为民治病。随着他的医术逐渐高明,前来看病的人越来越多,河南、湖北、甘肃等地患者也慕名而来。每当有穷苦百姓看病,他分文不取,还赠送药材,药材也多是他自己上山采来的,采不到的,他便替人打工筹集资金去买。有很多被医好的病人以重礼相谢,他也从不多收,他说:“只求为民除病解痛,以慰我忧国忧民之心。赠我厚礼,大悖我意。”
咸丰元年(1851),一位从河南远道而来的病人前来就诊,罗时义见其病情严重,便精心照料,煎药、喂药、喂水、喂饭,病人大受感动,称他为“再生父母”。还有一次,他上山为一位患者采药,不慎跌入深谷,遍体鳞伤,为了不耽搁病人的病情,他强忍疼痛走了十多里山路,赶回去为病人治疗。两个月后,病人痊愈了,为表达感谢之情,赠送其100两银子,他没有收取,并说道:“知道在河南你是家财万贯的大财主,你可知人世间有一个‘德’字是用金银买不到的!在这世风日下的时代,以富欺贫,掠夺民财大有人在,这和‘德’字是水火不相容的。你家的财产若有不义之财,应返还原主。只要做到这一点,我就安心了。”此人听后,连忙说道:“我能起死回生,多亏大夫妙手回春。我原先盘剥佃户的钱不少,回家后定要一一奉还,今后再也不干这伤天害理之事。”过了两个月之后,从河南来了40多人,抬着“神医救世”大匾,悬挂在罗时义家门头。并向他细说了那个财主回家后,向40多户佃农返还银子500多两,并让农户无偿耕种土地的经过。罗时义听后欣喜地说道:“但愿天下所有富户,都能如此通情达理。”
咸丰二年(1852),孝义厅同知雍载庆命令各地增收农户的田赋(土地税)为他祝寿,各地百姓都没有办法交纳,很多人外出逃难。当年七月,雍载庆身患重病,奄奄一息,有官员请罗时义为其诊治,他试脉后说:“病入膏肓,危在旦夕。我医病分文不取,只希望能将加收田赋令收回,只有这样我才能下药。”大部分贪官把命都看得极为重要,雍载庆为了保住性命立即答应,便通知各地停加田赋,并对已经收取的如数退还。一个月后,在罗时义诊治下雍载庆病情大有好转。当百姓得知是罗时义巧治贪官,为农户减免了田赋的事情后,纷纷捐资,制作了一块牌匾,上面刻了“恩哺桑梓”四个金字,敲锣打鼓挂在罗时义家门首。
咸丰四年(1854),罗时义与世长辞,人们遵从他生前遗愿,将他安葬在云台山上,在他墓前修建了祖师庙,并铸造了他的雕像以示纪念。庙中两个大柱镌刻了一副对联,上联曰:“慈航普渡心无私”,下联曰:“医救万民消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