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字少白,号宝山,云南保山人。同治六年(1867)中举,光绪初年任商州直隶州知州。
李素在任期间,时刻关心百姓疾苦,从不奢靡享乐。光绪三年(1877),商州遭受了严重的旱灾,当时州内歉收,老百姓陷于饥饿之中。李素毫不犹豫,带头捐俸3000金,还带动地主和商户捐款万贯以赈灾。他一面组织群众运赈粮,开设了十几个粥厂救助百姓,一面集资购买粮种,散发给百姓恢复耕种,到丰收年,他又捐粮多石来充实仓储,以备不时之需。
商州山高沟深,交通不便。光绪四年(1878),李素对商州境内道路进行认真规划,在州城以东的棣花河修筑山路30多里,在州城西的麻街岭开山路20多里,又将州西胭脂关碥路进行拓宽,来往的商旅行人再也不用涉水,极大地方便了商旅行人。后又从州东60里夜村宝丰寺起,经丹江北岸五狼沟口至棣花雷家坡上,开山凿岩,平险降坡,新修依山沿河路15里,避过高桥河、棣花河两道河水,后人为彰其功,称新路为“宝山路”。当地百姓在路边勒石树碑,褒扬知州李素修路的功绩。
光绪六年(1880),商州境内发生水灾,他一刻都不敢懈怠,全力组织抢救,使灾情大大减轻,百姓免遭流离失所之苦。商州城紧靠丹江河岸,每遇洪水,附近民房、农田多被淹没,水从南城门涌进使城内南边大部分成为积水池,他便组织百姓在城外河岸,建筑起石堤200多丈,在城门前筑月堤10多丈,使洪水不易淹入城内。两年后,李素号召当地富户王安吉、潘光裕、叶大观等募捐修缮商州城堤,自己带头捐俸850两,沿河堤种植柳树,耗资14291贯,围成稻田120余亩,并加固月堤,防止洪水进入城内,从此水患得以根本治理,商州城内的百姓再也不用担忧水患,百姓更是得以安居乐业。
李素在任商州十多年,清正廉洁,修葺书院,增添义学,修筑城南大堤等,大多数是个人出钱,事前不上报要款,事后不报销。当时商州年赋税收入过万,而李素却清贫如洗。他两次被举荐卓异,后因病而辞官归乡,商州百姓为了怀念他,在多处立祠树碑以颂其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