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廉洁文化 >> 廉政文苑
商洛廉洁故事 | 焦云龙:爱民如子
发布时间:2025-04-10   来源:《商洛廉洁故事》     

焦云龙(1840—1901),字雨田,山东长山人。同治十三年(1874)中进士,历任陕西米脂、三原、富平、长安、咸宁等县知县,绥德、商州知州,潼关厅抚民同知。

焦云龙为人豪爽洒脱而不受世俗礼法拘束,乐于助人。他常说,“自天子至于守令,皆当以爱民为第一要义。”每到一任,他都会匹马单车周历乡村,访贫问苦,出行时他会随身携带糖果和饼子,遇到小孩就分赠一些,遇到老人则围坐一起话家常,百姓亲切地称他为“焦老爷”。他每月还会从俸禄中拿出一些钱,救济贫寒的山民,真正做到了爱民如子。

“立志由来不爱钱,居官切莫饮贪泉”,这是焦云龙的座右铭,在陕西为官27年,他确实做到了衙清如水、清风两袖。有一次,他前去拜谒致仕居家的户部尚书、东阁大学士阎敬铭。阎敬铭的待客之道是以当地粗粮糜子馍招待,观察来官是否能与民同苦,清正任职。焦云龙出身农家,艰苦朴素是其本分,拿上糜子馍吃得很香。阎敬铭笑着问他:“你还能吃糜子馍?”焦云龙说:“大人能再赏一盘更好。”阎敬铭深为爱怜,器重有加。阎敬铭以“民生为本”教导于他,焦云龙恭敬地连连答应。

光绪二十五年(1899),焦云龙调任商州知州,他整肃吏治、治理税收、体恤民情、重视教育,修《商志》,举乡饮,严团防。商州有一富绅查某,因贪污税款被上级控诉,案件由焦云龙审理,这位富绅先是找来焦云龙的朋友说情,焦云龙义正言辞的拒绝:“你我是好友,你更应该清楚我的为人,希望你不要再提及此事,否则你我就此绝交!”见此办法无用,查某又让人送来一箱财物想要通融,被焦云龙连人带物赶出门外,金钱细软在衙门口散落一地,送礼之人灰头土脸地逃走了。见焦云龙不为所动,半夜之时,查某亲自登门求情,焦云龙说:“上级督查之事我已基本查明,定会秉公执法,你若是有悔过之心,当将贪污所得及时上缴,我也会酌情处理。”最终,查某退还了贪污的税款,并被革职查办。

焦云龙极其注重家风培育,在写给子女的信中,他说:“自古勤俭成家,懒惰废业,这是理之常情。振沧应该带领弟弟们,勤学苦读,尤其要以俭朴勤苦为第一。你们的祖父未给我留下多少家业,却以清白传我,所以我才能自立并济人。你们要继续坚守清白传家的祖训,要以‘处为真儒,出为名宦’为己志。”家中的老屋年久失修,家里人知道焦云龙不会同意新建房屋,就商量着说老家要修建学堂,希望他能捐点钱财,果然要到了焦云龙积攒下的俸禄,为自家新建瓦房三间。焦云龙知道后,对他的儿子痛加责备:“家中尚有房屋可供居住,修建新房实为浪费之举,欺骗更是可耻,罚你们居家苦读。”受清白家风的影响,焦家子弟都能立志高远、艰苦奋进。焦云龙长子焦振沧先后担任陕西紫阳、武功、旬邑等县知县,皆能勤政为民。

光绪二十七年(1901),焦云龙积劳成疾,病逝在任上。他为官多年,家中却无有半点积蓄,去世后家人无力安葬,在潼关道台谭启瑞资助下,才得以安葬在潼关东山。焦云龙去世后,前来吊唁的人络绎不绝,商州百姓也自发前往祭奠。关中大儒牛兆濂赞写道:“爱民如子,利民心长,公殁民号,万家如霜。”陕西巡抚曹鸿勋将焦云龙的事迹奏请朝廷,上命国史馆为焦云龙列传,诰授军政大夫。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