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廉洁文化 >> 廉政文苑
商洛廉洁故事 | 刘军先:不计名利
发布时间:2025-04-29   来源:《商洛廉洁故事》     

刘军先(1920—2023),陕西商州人,193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指导员、副营长、修船车间主任、工会主席、第六机部西南物资供应站办公室主任。

在他年幼的时候,父母和兄妹就相继离世,孤苦无依的他跟着堂伯生活,成了一个放牛娃。1937年1月,17岁的刘军先前往县城买东西,路上遇见了红军,当他听见周围的人说,红军好呀,红军是穷苦老百姓的队伍,便积极报名加入了红军,成为红十五军团73师的一名战士。

抗日战争爆发后,刘军先跟着部队奔赴华北抗日前线。在平型关伏击战中,刘军先随八路军115师344旅687团进入战场,负责断敌后路和打援阻敌任务。当时,刘军先与战友受命埋伏在平型关附近的关沟至老爷庙一带的山上。早上7点多,日军第五师团第21旅后勤部队坐着汽车、骑着大马进入了我军的埋伏圈。看着山下一眼看不到头的车队,刘军先的双手不由得握紧了手中的步枪,竖起耳朵听着,等待着命令。当听到指挥员一声令下,瞬间机枪、步枪、手榴弹、迫击炮一起发出怒吼,子弹、炮弹倾斜而下,射向山下的日军。刘军先端起步枪,瞄准一名日本兵,一声枪响那名日本兵便一命呜呼。日军被突如其来的打击吓蒙了,见平坦的公路上无处躲藏,纷纷跳进路边的土坑里负隅顽抗。突然冲锋号响起,“冲呀,冲下去!”喊杀声响彻山谷,刘军先与战友们勇猛地冲出战壕,向日军扑去,与日军展开了白刃战。直到战斗结束,刘军先才发现自己浑身上下全都是血。

后来,他又随黄克诚转战太行山,南下支援新四军,刘军先作为连队副指导员,经常带领战友们打游击。一天晚上,部队攻打敌人的碉堡,因敌我力量悬殊,刘军先和战友们不得不撤退,就在这时,敌人的子弹突然击中了刘军先的右腿。见刘军先无法行走,战友们便背起他一起撤离,但他不忍拖累战友,路过一个土坑时,强烈要求战友把他放在坑里,用东西盖上,让战友先撤。幸运的是,敌人没有发现刘军先,等敌人走后,刘军先一瘸一拐地追上了部队。

正是因为这次枪伤,刘军先落下了终身残疾。随后,转到地方工作,先后从事过后勤服务、造船修船和保障供应等工作。他认为,虽然不在前线,却在一线,要把地方工作当作在前线一样,敢冲、敢干,一心扑在工作上。正如他的儿子刘继荣说,“在我小时候,父亲就是一个非常忙碌的人,虽然我们都在上海,但他只有周末回家,所以很少见面。”

刘军先一辈子都忘不了入党时支部书记告诉他的话,“党员就是要冲锋在前!”他也践行了一辈子,从不以革命功臣自居、计较个人名利,始终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他不止一次地说,战争年代,能活下来的战友实在是太少了。每次和老战友相聚,他们都怀着敬仰而又激动的心情怀念战场上牺牲的战友,为他们感到无上荣光。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