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商州区纪委将“三个助力”作为执纪监督问责的重中之重,聚焦重点、聚集人力、聚合要素,扎实安排,深入推进,有力的促进了脱贫攻坚、生态环境保护、规范市场秩序工作顺利开展。
深入调查研究,找准工作靶心。组织“三个助力”主责部门认真对照各级反馈问题和省市工作要求,进行深入调研,制定三个单项工作专项整治负面清单及《实施方案》,找准了问题症结,逐项列出负面清单21份,梳理问题70条。其中扶贫领域工作重点共9类问题,生态环境保护、规范市场秩序工作重点各6类,确保了“三个助力”,攻有方向、助有目标。领导小组办公室积极组织协调,及时设置时间表和路线图,先后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领域执纪监督问责工作的通知》等文件5个,为深入推进“三个助力”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畅通信访渠道,认真受理问题线索。制定印发了《加强扶贫领域涉嫌违纪违规问题信访举报受理工作方案》、《推进“三个助力”违纪问题实名举报奖励暂行办法》,在全区开展信访大起底大排查活动,印发信访举报公告2000份,公开张贴到全区18个镇办各村组,并在区电视台滚动播报;在全区各村(社区)设立群众意见箱284个,全面收集群众反映的问题线索,向社会公开举报电话2部并专人受理、台账管理、分类处置。推行精准监督“廉心卡”,全区28429户贫困户每户一卡,群众坐在家里即可以向区、镇纪委举报相关问题,架起与贫困户的“连心桥”。至目前,全区共梳理精准扶贫脱贫问题230件,环境保护问题69件,规范市场环境问题18件。
强化督促检查,传导责任压力。积极采取“点题式、点穴式”对精准扶贫脱贫、环境保护、规范市场环境等开展监督检查和明察暗访。今年来,先后组织开展了区纪委常委走出机关督导检查、协调推进“八办两组”开展专项整治、“扶贫工作日”制度、驻村工作纪律等明察暗访或专项检查,不断将工作引向深人。同时,采取约谈、提醒谈话、诫勉谈话、组织处理、纪律处分等形式,对落实主体责任、监督责任不力的镇办和部门党委(党组)书记、纪委书记(派驻纪检组长)实施“双问责”。对扶贫领域和规范市场秩序不力的7个镇办党委书记、纪委书记进行集体约谈,对环保督查整改不力的22个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了约谈提醒,切实将压力不断向下延伸。
加大查处力度,保持高压态势。制定印发《商州区脱贫攻坚领域违规违纪问题直查直处办法》、《商州区脱贫攻坚领域违规违纪问题快查严处办法》,持续创新执纪监督方式,直查直处、快查严处,加大案件直查力度,强化联动协作,严肃查处了一批扶贫领域的违规违纪问题。截止目前,扶贫领域立案115件,党政纪处分116人,移送司法1人,组织处理117人;规范市场秩序立案处理8人,组织处理9人;环境保护立案2起处分4人,组织处理93人,持续保持高压态势,有力的维护了群众切身利益。
强化通报曝光,增强警示震慑。加强对扶贫领域失职失责、顶风违纪和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关注度高的典型问题的通报曝光力度,坚持把点名道姓通报曝光作为增强震慑和警示效果的常态措施。今年以来,区纪委先后印发通报21期,点名道姓通报曝光了5期20人,曝光了腰市镇解村原支部书记解安宁违规收费、变卖集体资产案,夜村镇董家窨村支部书记、主任李刚振利用职务之便优亲厚友为其弟办理农村散居“五保”和在低保评定中收受贫困群众钱款案等,切实回应了群众关切,在全区激起强烈反响,有力强化了不敢、知止氛围。
严肃追责问责,严格督查考核。对推进“三个助力”工作滞后的及时提醒督促,必要时约谈问责,并适时组织开展督导检查,着力发现一批问题、处理一批人员、通报一批典型,倒逼工作落实。在严肃追究推进“三个助力”违纪违规问题直接责任的同时,视情节追究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和领导责任,将落实“三个助力”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季度研判考核重要内容,同步考核、同步点评,对存在问题的督促整改,对工作滞后的约谈提醒,推动“三个助力”成常态见长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