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丹凤县各级纪检监察组织聚焦助力脱贫攻坚,坚持重心下移、瞄准靶心,加强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着力以精准监督、精准问责,护航精准脱贫。止目前,全县共立案查处扶贫领域违纪问题65件,结案46件,处分46人,全县12个镇(街道)全部消除“零查处”。
聚焦基层一线,密集督查检查。把脱贫攻坚主战场作为校验干部能力作风的“主战场”,动员全体纪检监察走出办公室,深入村组一线、贫困户家中,察实情、听民意。整合“八办两组”牵头单位、派驻机构负责人、基层纪委书记及委局机关干部力量,聚焦扶贫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优亲厚友、虚报冒领等突出问题,坚持由县纪委常委围绕信访下访、重点案件查办、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情况深入12个镇办和相关部门分片进行重点督查;4个纪检监察室重点围绕扶贫领域违纪问题线索查处对12个镇办进行巡回督查;“八办两组”牵头部门纪检组重点围绕中省脱贫工作决策部署、扶贫政策贯彻落实、扶贫项目安排、扶贫资金管理使用、干部工作作风等方面深入村组(社区)和贫困户家中进行集中督查,发现问题现场整改、现场纠正并跟踪问效。今年来,共检查单位162个,发出检查整改通知书76份,督促限期整改问题117个。
畅通案源渠道,规范线索处置。在县委机关大院门口、“八个一批”脱贫攻坚牵头部门和12个镇(街道)设立脱贫攻坚举报中心,同步在全县155个村(社区)和群众居住集中的组设置举报箱,公布12388网络举报平台和微信公众号,24小时接受群众举报。将受理扶贫领域问题线索范围、县纪委常委联系方式等内容印制成“廉心卡”,向全县贫困户进行发放。全面落实信访下访、“民情直通车”等制度,建立脱贫攻坚问题有奖举报制度,对实名举报经查实的问题线索给以现金奖励,不断激发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建立扶贫领域问题线索处置报告和限时办结制度,要求各基层纪委将受理的问题线索统一登记,按时间节点及时上报,对重点问题线索当天进行集体研判,分类处置,坚持做到“事不过夜”,快速处置。充分发挥巡察“利剑”作用,把脱贫攻坚政策执行情况纳入首轮巡察范围,对1个街道办7个县直部门开展政治巡察,着力发现和查处扶贫脱贫工作方面的不精准、不及时、不严格、不真实、不到位等突出问题。今年来,全县共受理扶贫领域信访举报70件,均做到第一时间受理、第一时间研判、第一时间组织调查,确保了扶贫领域的问题“零暂存”。
从严监督执纪,维护民生民利。紧盯“扶贫政策执行、扶贫项目实施、扶贫资金落实”三大重点,建立县镇两级纪委和派驻纪检机构协调联动机制,探索“区内协作、区外协作、区室协作”三种模式,严肃查处强占掠夺、虚报冒领、优亲厚友、挥霍浪费扶贫资金等违纪违法行为。对上级督办、媒体曝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线索,采取常委包案、驻点督办、直查直处等形式实现定点突破、定向整治。充分发挥镇办纪委“主力军”作用,加大纪律审查力度,综合采取交叉巡查、区域协作、提级办案等方式对扶贫领域问题主动出击、严查快办,增强群众获得感。今年来,共查处扶贫领域违纪案件65件,县纪委直查直处43件,其中贪污挪用8件,虚报冒领17件,克扣截留16件,优亲厚友4件,吃拿卡要2件,失职10件,其他8件。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保障性住房分配、民政资金管理、低保评定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在全县党员干部中开展“严肃脱贫攻坚工作纪律”主题承诺活动,同时联合县民政、住建部门分别开展民政资金核查和保障性住房清理工作,清查8名财政供养人员享受低保问题,取消了8名干部职工配租廉租房资格,立案处理4人,对负有领导责任的县房管局、县民政局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坚持失责必问、问责必严,今年1−7月,全县因脱贫攻坚工作不力、失职失责实施问责91人,其中党政纪处分11人,组织处理1人,诫勉谈话45人,通报批评3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