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丹凤县纪委探索创建了一套预防腐败滋生的“组合拳”,使党员干部思想上警钟长鸣,行为上有所规范,进一步提升了党员干部廉洁从政和自我约束的意识。
一是实行廉政风险“三卡”预警制度。针对反映党员干部吃拿卡要、生活作风不检点等社会反映强烈的21种情形,纪检监察机构针对不同情形及时发出提醒卡、函询卡、警诫卡,将“三卡”预警监督与日常考核、信访举报、案件检查、执法监察、勤廉评议、廉政档案等监督相结合,及时向组织、人事等部门反馈情况。党员干部一年内受到三次以上提醒或两次函询或一次警诫的,不得参加评优。一年内受到三次以上函询或两次警诫的,年度考核不得定为称职以上等次。一年内受到三次以上警诫的两年内不得推荐提拔。“三卡”预警机制实施后,已下发提醒卡56份、函询卡19份、警诫卡5份。
二是开展行政一把手“五不直管”试点。按照“党委(党组)领导、集体决策、副职分管、联签会审、一把手监管”的模式,在人、财、物权力相对集中,群众关注度高的的教体、国土等5个职能部门试点推行一把手“五不直管”,将人事管理、物品采购、项目建设、审批事项等社会关注程度高的权力,科学合理分配给局党组班子成员,有效解决一把手权力高度集中的问题。
三是开展科级领导干部廉政约谈。出台《丹凤县科级领导干部廉政约谈暂行规定》,实行日常约谈、提醒约谈和警示约谈解决领导干部在作风建设、廉洁自律以及履行“一岗双责”等方面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目前已对50名科级领导干部进行了廉政约谈。
四是对关键岗位进行廉政风险动态监管。在县纪委设立廉政风险信息中心,负责全县廉政风险信息的日常收集整理。全县各镇、各部门、各单位确定一名廉政风险信息员,负责收集本地本单位涉及副科级以上干部存在的廉政风险信息。对基层上报的廉政风险信息在廉政风险防控预警信息平台予以公布,并实行动态管理,接受全社会监督,截至目前,全县已排查岗位廉政风险点9236个,发布防控预警信息160余条。
五是建立领导干部廉政档案。建立领导干部廉政档案,实行微机管理,电子文档和纸制文档并用。内容包括领导干部个人、主要家庭成员及重要社会关系基本情况,涵盖领导干部受奖惩、遵守廉洁从政规定、配偶及子女从业、出国境等方面。对全县700余名科级领导干部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管理并加以规范,档案信息将作为领导干部职务任免、岗位调整、评先树模、廉政鉴定、案件查办和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
六是开通干部作风监督举报“绿色通道”。面向全县镇村、县直单位、服务窗口及企业、客商、群众印发了6万余张“作风建设监督举报卡”, 上面印有监督举报邮箱、电话以及列举的11种违反作风建设规定表现形式等内容。与此相配套,该县还制定了监督举报受理办法,通过广播、电视等方式公布了监督举报受理流程,明确了办理时限、处理方式等,并落实专人负责办公,组建专门团队进行处置,以形成快速应对机制,确保监督举报问题反映及时、查处有理、处置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