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县区动态 >> 丹凤
丹凤:以“精准监督”保障“精准脱贫”
发布时间:2017-04-06   来源:丹凤县纪委   作者:赵沛

   去年来,丹凤县纪委围绕脱贫攻坚工作大局,实施“精准监督”,以铁的纪律保障“精准脱贫”。2016年,全县共查处扶贫领域腐败问题案件43件,给予党政纪处分43人,移送司法机关4人。    

一是突出压力传导,逐级夯实责任。将查处扶贫领域腐败行为列入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清单、纳入纪检监察年度目标责任书,层层背书签字,层层压力传导,形成上下贯通、层层负责的完整责任链条。推行“两册两会两约谈”制度,如实填写“两个责任”纪实手册和约谈提醒手册,召开任务分解会、述职点评会,定期同下级党委和纪委主要负责人开展履职情况约谈提醒,强化责任压力传导,先后对4名查处扶贫领域腐败问题工作滞后的镇纪委书记实施约谈,防止责任虚化空转。    

 二是突出线索管理,主动发现问题。拓宽信访渠道,畅通县纪委易信、微信和12388网络举报平台、发放干部“作风监督举报卡”,全面推行“一把手”点名接访、“民情直通车”制度,定期开展联合巡查、交叉检查,实现群众举报“零门槛”、发现问题“零距离”。严格按照问题线索五类处置标准,加强分析研判,及时分类处置,确保问题线索“零暂存”,今年来,全县共受理群众关于扶贫领域腐败问题举报 31 件,初核问题线索 44件,转立案 15件。充分发挥反腐败协调小组作用,加强与信访、审计、扶贫、检察等部门的工作联系,对重要案件线索进行分析研判,实现信息互通、线索互送、资源共享,先后与公检法等部门联合初核侵害群众利益案件11件,转立案4件。    

 三是突出监督执纪,实现定点突破。紧盯脱贫攻坚中扶贫资金分配、项目审批、工程招投标等环节的违规违纪问题,严肃查处强占掠夺、虚报冒领、优亲厚友、贪污挪用、克扣截留、挥霍浪费扶贫资金等行为。综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优化基层办案协作区,创新推行“三位一体”工作机制,通过常委驻村包抓、驻点包案、直查直处等方式,实现定向整治、定点突破,先后对扶贫领域腐败问题反映集中的3个村进行了问题线索大起底大排查,上挂下派干部3批12人,12个镇(街道)纪委此类自办案件均取得“零突破”。先后查处了原棣花镇条子沟村支书雷书芳贪污危房改造和移民搬迁资金、龙驹寨街道办白庄村监委会主任佘邹宝违规领取低保、原龙驹寨街道办资峪沟村支书何丹西弄虚作假给不符合条件的亲属申报移民搬迁等案件,在全县基层干部中形成了有力震慑。    

  四是突出失责必问,倒逼责任落实。结合《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综合运用通报、诫勉、组织调整或者组织处理、纪律处分“四种方式”,针对扶贫领域腐败问题暴露出的失职失责问题,以及扶贫领域违纪违法问题频发,或者对突出问题整治不力、走过场以及查处问题不认真、责任处理不到位等问题,坚决实行“一案三查”,既要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又要追究有关地方或部门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并在年终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中倒扣分值,推动扶贫领域风清气正。2016年来,先后对龙驹街道办资峪沟、麻地湾、大庄,寺坪镇甘沟,铁峪铺镇李山、油房,蔡川镇油房街、留仙坪等8个村党支部书记脱贫攻坚工作不力问题进行立案处理。    

  五是突出教育预防,强化治本效应。紧密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持续强化《准则》《条例》贯彻落实力度,探索建立常态化通报机制,对扶贫领域腐败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不断释放严惩不贷的高压态势,持续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氛围,全年通过文件通报、网站曝光等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典型案例8期26人次。分批选取典型案例汇编成册,深入剖析、以案析理,最大程度发挥案件查办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功效,力争取得查处一个、震慑一片、教育和挽救一批的效果。强化扶贫领域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有序推进“一把手”“五不直管”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基层村民监督委员会作用,全面落实“五个五”党建工作,深入实施基层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用“精准监督”护航“精准扶贫”。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