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商南县纪委积极落实“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工作要求,突出执纪监督主业,多措并举,强力推进查办案件工作。截止9月底,全县纪检监察组织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94件(次),初核违纪线索103件,立案65件,给予党政纪处分61人,其中科级干部28人,移送司法机关4人。
一、整合办案力量。将县纪委监察局牵头、参与的议事协调机构由65个减少到10个;将非纪检监察职能的县党务政务服务中心和县非紧急救助中心2个机构交由县政府办管理,将党风政风监督室、执法和效能监察室、纠风办、“五治”办4个室和有关县直纪检监察组织整合成立6个监督检查组;新设2个纪检监察室,形成了3个纪检监察室;配齐了13个镇、1个县直纪工委、12个县直党委纪委书记和纪检监察干部,向2个镇派驻了监察室主任,向县直政府部门派驻了39名纪检组长和19名监察室主任,明确专职从事执纪监督问责工作,为案件查办工作提供了坚强保障。
二、提升办案能力。举办全县纪检监察查办案件工作业务培训班,邀请省市纪委查办案件专家和县检察院办案能手讲授查办案件工作业务知识和技能、技巧。从全县选派43名新任纪检监察干部参加市纪委组织的纪检监察干部培训学习。实行查办案件业务学习日制度,将每周一作为委局机关干部业务学习日,由3个纪检监察室负责,轮流为机关干部领学办案业务知识,交流办案心得。建立了纪检监察干部跟班学习查办案件制度,每三个月一期,每期抽调3名县直纪检监察干部在县纪委监察局机关3个纪检监察室跟班参与办案,在实践中提升纪检监察干部的办案水平。
三、挖掘案源线索。建立了县纪委监察局信访举报中心,开通了12388举报电话,设立了党风政风监督、“五治”举报电话,在县纪检监察网站设置了举报箱和纪委书记信箱,在“鹿城清风”微信平台设置了举报栏目,搭建举报平台,加强信访接待工作,对群众来人来函和电话举报等问题,进行认真筛查,找出违纪问题线索。成立6个监督检查组,将22类违纪违规行为列为重点监督检查内容,对全县所有镇、部门、单位进行经常性的明查暗访,及时发现违纪线索。加大与公检法司及行政执法部门联系沟通和协作配合力度,严格落实案件线索相互移送和定期报送制度,对移送和报送的案件线索进行全面排查,从中发现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
四、健全工作机制。建立责任落实机制,把查办案件作为各镇各部门和委局各室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并提高所占分值,逐镇逐部门逐科室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查办案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和具体责任人,夯实委局机关各室、各镇各部门及纪检监察组织查办案件工作责任。建立协作办案机制,遇有大案要案,从公安、检察、财政、审计等机关抽调人员协作,同时抽调县直各纪检组长、监察室主任参与办案;在镇一级建立了办案协作区制度,对镇纪委难以突破的案件,由县纪委统一指挥调配协作区内各镇纪检干部协作办案,解决镇纪委办案力量不足的问题。建立委局班子成员包抓案件联系点制度和各常委包抓案件责任制,落实包抓任务,在指导督促镇和部门查办案件工作的同时,亲自参与查办案件,自始至终对案件调查负责。建立查办案件考评机制,出台了纪检监察查办案件工作考核办法,对案件查办工作实行目标化管理,对查办案件情况每月统计汇总,每季度进行通报,年终进行考评。
五、强化后勤保障。加大经费保障力度,县财政全额保障县纪委办案经费,每年为各镇纪委、县直各纪委分别预算1万元、5000元办案工作经费,支持全县纪检监察机关及派驻机构办案。为3个纪检监察室新配备了三台笔记本电脑、便携式打印机和录音笔等办案设备,机关公务用车全部用于办案工作,提高了办案装备现代化水平。县纪委建起了96平方米的标准化办案谈话室,用软质材料覆盖墙壁、桌椅和门。组建了一支由50名纪检监察干部组成的办案陪护队伍,明确了陪护职责。建立办案安全医疗“绿色通道”,由县医院医疗骨干人员随时对被调查人员进行体检,保证在紧急情况下开展医疗救治,为全县纪检监察查办案件工作提供了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