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镇安县大坪镇小河子村村委会主任齐文博将以某合作社名义申报的“千百万”白山羊产业补助资金中的1.1万元,从3户群众中收回,用于合作社建厂房和扩大规模,侵害了群众利益。2017年10月13日,齐文博受到党内警告处分,违规收取的资金已退还群众。
2017年5月,镇安县铁厂镇维稳办主任柯贤东在负责包抓该镇姬家河村工作期间,对数据清洗和贫困人口识别不精准,违规将该村三组群众王某纳入贫困户,造成不良影响,受到党内警告处分。违规纳入的贫困户资格已剔除。
这是镇安县开展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的生动例证。去年以来,镇安县坚持把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作为一项重大政治责任,紧盯专项扶贫资金走向、扶贫项目落实、惠民政策落实,杜绝跑偏走样、优亲厚友,全程监督并严肃查处违纪违规问题,为全县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完善工作机制,逐级传导压力。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启动以来,制定出台了《镇安县脱贫攻坚“五个责任主体”责任清单》《镇安县脱贫攻坚问责办法(试行)》《镇安县脱贫攻坚督查问责制度》等一批扶贫领域问责的制度办法,明确了对镇办和县直部门、村级干部的25项追责情形,按照分级管理和干部管理权限,由纪检监察机关和主管组织部门实施,进一步严明纪律和规矩,强化工作措施,形成了主动负责、积极担责、认真履责、全力尽责的工作格局。与此同时,该县进一步加大巡察和督查力度,持续传导压力。据统计,去年以来,县纪委组织开展扶贫领域重点问题、作风纪律明察暗访11次,发现问题133个,集中约谈提醒31人次,通报9期次,下发整改通知书11份;共派出3轮16个巡察组,发现问题26个,线索24个。
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排查问题。“政府的补助资金到手了没有?还有什么问题要反映……”这是该县纪检干部深入基层,向贫困群众了解情况的一个微镜头。纪检干部通过查看镇村财务资料、找部分党员谈话以及前往贫困户家里了解情况等方式,实地核查扶贫专项资金发放及其他民生资金是否存在截留、私吞、侵占、挪用等情况,并从中发现问题和线索。2017年以来,全县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创新监督的方式方法,进一步提升发现问题线索的能力和水平。县纪委积极协调审计、财政、公安、扶贫等部门,收集涉及民生资金问题线索、涉农财政资金问题线索、村两委干部违规违纪信息以及近三年扶贫资金、扶贫项目清单等,移交各镇(办)纪委和机关各纪检监察室。同时,县委各巡察组干部进村入户、深入一线查访核验,对扶贫领域的每一个项目、每一笔资金进行全面系统梳理,做到有的放矢。
严格执纪问责,形成强力威慑。镇安县纪委紧盯扶贫领域违规违纪问题,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用铁的纪律服务保障脱贫攻坚。通过“电、访、信、网”四位一体受理群众反映扶贫领域问题,在县、镇、村集中地段张贴公告209份,设置、安装信访举报电话17部和信访举报箱169个,全天候受理群众反映扶贫领域涉嫌违纪问题和线索;对于收集的问题线索,县纪委及时确定包抓领导、联系室(部)办理,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正确把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及时制止扶贫领域存在的轻微性和苗头性问题,快查快结、严肃问责违纪和腐败问题。同时,对查处的典型案例进行点名道姓通报曝光,持续形成有力震慑。2017年以来,全县扶贫领域共发现问题线索250个,实施“第一种形态”处理539人,立案74件处分83人,问责27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