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县区动态 >> 镇安
镇安:扶贫扶正了干部作风
发布时间:2017-06-01   来源:镇安县纪委   作者:刘婷

    5月25日,端午节不放假的消息在镇安县党员干部中扩散开来。    

“这次贫困户识别和数据清洗研判出这么多问题,刚好不放假这几天继续住在村上,到群众家去把这些问题核实了” 镇安县纪委驻村工作队吴常锋说。    

“白天要到贫困户家去核实收入,我还正愁假前报不上低保名册了呢,不放假刚好晚上回机关把低保名册汇总明天上报到县局,两个工作都不耽误。”高峰镇民政干部刘欣说。    

……    

不放假第一时间统筹工作而不是满嘴抱怨,这是镇安县干部作风明显好转的体现。“镇安是山区贫困县,咱们不怕经济贫困,就怕思想贫乏、作风松垮,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作风虚浮根本扶不了贫。”该县县委常委、纪委书记如是说。     该县把脱贫攻坚战当作干部增强群众观点、践行群众路线、提升服务群众工作能力的难得的平台和战场,把它当做一个锤炼干部作风的载体和途径。通过干部扶贫首先扶正干部作风,全县党员干部工作作风有了明显好转。    

精文简会重落实。今年以来镇安县白天一律不开会,确需召开的会议都放在晚上开,大部分召开视频会,腾出时间、腾出精力,深入一线抓核查、抓整改;所有涉及脱贫攻坚的政策性文件,全部在微信群、政务信息网上第一时间发布,基层落实情况通过图片、信息第一时间在网上报告,有效的防止了会来会往、文来文去,以实的作风保证实的成效。    

全员行动入一线。5月初及端午节假日期间,全县各镇办、各驻村工作队派出部门留一名副职领导、2至3名业务干部负责单位正常运转,其余全部深入村组开展入户调查、政策宣传、数据清洗等工作, “村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做到了入户“全覆盖”和核查“全覆盖”,核实贫困户信息 、宣讲政策,全面提升“四率一度”。之前群众反映一年能见干部两三次,现在通过入户走访架起了干群沟通的桥梁。白天,驻村工作队的同志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户交心相谈,抓住雨天和正午群众在家时间,用聊家常的方式,倾听群众茶余饭后内心深处的声音;晚上,在集中点组织召开夜会,专题研究白天发现的问题;到了深夜,寂静的村落只能听到键盘被敲打的声音,驻村干部利用深夜时间将贫困户信息录入电脑。多沟通,多了解,多宣传,多研究,解民之所忧,体民之所想,群众的声音成了驻村工作队工作的主旋律。    

领导带头作示范。所有县级领导干部深入自己包抓镇办、村组、贫困户,采取“解剖麻雀”的方式,对脱贫攻坚存在的问题进行再研究、对驻村工作队帮扶情况进行再督查、对数据清洗工作进行再研判。每名领导干部每周驻村不少于3天,严禁陪同,与驻村人员同吃同住,以上率下、上下一心,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严防敷衍了事。      

无私作为扬正气。“不给党和政府添麻烦,特申请退出贫困户。”这是该县柴坪镇安坪村2016年贫困户徐越的退出贫困户申请书里面响当当的一句话,徐越说:“去年我被评为贫困户,作为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有点抬不起头,在联系我的干部的帮助下,我办起了农家乐,生意红红火火,日子也过得好了,就想摘掉贫困户这个帽子,靠自己勤劳致富更光荣,让国家的扶贫政策去帮助更做需要帮助的人”。在镇安扶贫脱贫的实践一线,实干、苦干、肯干成为党员干部的基本工作方式和贫困群众的增收致富方法。每一个帮扶计划都切中实际、深入讨论、共议共商才确定,每一项帮扶措施都是干群同心、合理商讨、倾心交流才付之于实际生产,每一点收入都是长年累月、日复一日、辛苦劳作的致富砝码。在与农民群众同甘共苦、无私作为过程中,践行了服务群众的宗旨,凝练了拼搏向上的追求,提升了干事创业的能力,增强了要干好、能干好本责本业的工作底气和责任担当。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紧密,党员干部宗旨意识进一步增强,为党工作、为民服务的正气得到进一步弘扬。    

“脱贫攻坚是一种责任,更是一把检验干部作风问题的标尺,洗去了领导官气、脱去了年轻干部的娇气,消除了个别干部的暮气、树立了党员的良好形象,让广大党员干部真正成为最受广大群众欢迎的亲密朋友。”一名老党员如是说。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