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驱车行驶在S307柞水县红岩寺镇的沿线公路上,新铺的路基宽阔平整,路旁新砌的护坡坚实牢固,工人们正有序进行着铺筑路面前的准备工作。
难以想象,就在一年多前,这里还曾是另一番景象——2024年7月19日,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雨侵袭柞水,洪水肆虐之下,这条通往多个乡镇的“生命线”多处中断,路基被掏空、路面成河床,沿线数万群众出行受阻。
灾情就是命令。
在县纪委监委的全程监督与护航下,柞水县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把灾后重建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统筹调配机械、人力、物资,昼夜不停抢通保畅。
“我们必须跑赢时间。”负责红岩寺境内公路修复的柞水县交通局副局长樊云在抢通现场说,“老百姓等着路出行,物资等着路流通,孩子上学、病人就医,一刻也耽误不起。”在建设过程中,纪委监委专项监督工作组直插一线,紧盯资金使用、材料质量、工程进度和干部作风,为每一笔重建资金、每一米修复公路保驾护航。
“纪委的同志经常不打招呼就来工地,看材料、查记录、访群众,虽然压力大,但更多的是踏实——我们知道,这不是不信任,而是真正的保护和支持。”红岩寺段公路建设项目负责人林华坦言。
截至目前,柞水县实施的踩玉河口至九间房公路、瓦房口至小河口公路等项目,累计投入超3.2亿元,修复水毁公路170条,重建大中桥梁4座,修复桥梁234座,全县农村公路通行能力全面恢复。
柞水县以灾后重建为契机,将公路修复与乡村振兴、产业培育、旅游发展深度融合,系统推进“四好农村路”提质升级。一条条公路成为老百姓眼中的“暖心路”“致富路”,沿线特色农业、乡村旅游蓬勃兴起。
一条条重新织就的公路,不仅仅是经济的动脉、乡村的血脉,更是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连心路”“暖心桥”,柞水以不变的初心和坚实的行动,在这片土地上书写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