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柞水县纪委以便民、利民、惠民为目标,围绕解决基层群众信访举报“最后一公里”问题,画出“五线谱”,架起“连心桥”,激发了群众参与监督举报的积极性,促进了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有效解决。
政策宣传到一线。县纪委印制了《纪检监察机关信访举报指南》、《纪检监察机关信访件处理流程》、《信访法律法规选编》等5万余册,深入村组社区进行广泛宣传,加强对各村(居)民监督委员会成员的培训,让他们熟练掌握纪检监察信访受理业务知识,利用群众会等形式,给群众讲解纪检监察信访举报方式、受理范围、处理程序、政策法规,使群众反映问题更有针对性、目的性,纪外访明显减少。
坐班接访驻一线。在县委、县政府门口设立了县纪委监察局信访举报大厅,建立了专门的信访接待室,设立了投诉举报箱,每天由1名分管领导和2名干部负责接待群众来信来电来访。在全县9个镇(办)、28个部门建起了纪检监察投诉举报中心,印发了内容包括县镇、部门举报方式的作风纪律监督卡10万余张,由镇办、部门纪检干部坐班接访,极大地方便了群众投诉举报。
走访下访进一线。实行了县纪委常委连片包抓制度,由县纪委7名常委分别联系各镇办部门,每月定期带队深入到各自联系的镇办部门,进行下访、约访、回访,在全县各村立了98个纪检监察投诉举报箱,将全县81个村(社区)监督委员会主任聘请为监督员,负责管理举报箱并将收集到的意见直报县纪委,每年必须向县纪委提供2件基层案件线索,进一步拓宽了信访举报渠道。
民情大巴通一线。严格按照省纪委信访举报民情直通车制度要求,建立了巡回下访登记薄、网络举报登记薄、投诉举报中心接访登记簿、“民情直通车”登记簿“四薄”,利用“为民大巴走基层”活动,在“为民大巴”上悬挂“民情直通车”牌子,每次活动由县纪委信访室派专人随车深入一线收集群众投诉举报,将镇办保留的公务用车作为“民情直通车”,由镇办纪委每月巡回各村收集线索,实现了群众坐在家中可举报。
电话网络连一线。在畅通电话投诉举报的同时,不断整合网络资源,在县纪委网站上设立了投诉举报专区,建立了“柞水清涟”新浪腾讯微博和全县纪检监察系统政务微博群,以及“柞水清涟“微信投诉举报平台,依托社区网格和“互联网 ”模式,在9个镇办建立了直通村组的便民服务系统,实现了群众打开手机可举报、拿起电话可投诉,受到群众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