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县区动态 >> 柞水
【柞水】全力打通纪律审查“末梢神经”
发布时间:2016-08-11   来源:柞水县纪委   作者:杨丹

柞水县纪委主动适应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不断增强从严治党、严惩腐败、严守纪律、敢于担当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从多个方面打通纪律审查“末梢神经”,切实将纪律和规矩挺在前。2016年1至7月,全县纪检监察机关共处置反映问题线索110件,立案42件,结案29件,党政纪处分29人。    

以“学”为基,落实纪律审查要求。年初,县纪委召开十七届六次全体会议,传达学习中央和省、市纪委全会精神,把守纪律讲规矩的学习培训纳入党员干部学习内容统筹部署安排,作为全县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党校培训、领导干部讲党课、干部任前廉洁从政法规考试的重要内容。新《条例》、《准则》颁布后,全县第一时间要求各级领导班子认真贯彻落实《条例》和《准则》,切实担负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开展了《准则》《条例》巡回演讲,全县6700名党员参加了“六级”联考知识测试活动,举办了《准则》《条例》知识竞赛等活动。深入开展了以“学条例、记准则”、“析案例、明教训”、“上廉课、做示范”、“读廉书、写心得”、“谈思想、听心声”、“查问题、列清单”、“找症结、抓整改”、“立承诺、强监督”8项活动为载体的警示教育活动,编印《警钟长鸣——柞水县作风纪律警示教育案例选编》一书3000册,组织了全体县级领导、镇(办)部门党政一把手100余人到省法制基地接受警示教育,召开了“进基地、谈感悟”警示教育座谈会。    

 以“建”为本,完善纪律审查制度。线索处置是纪律审查的源头和基础。县纪委完善了《问题线索处置及纪律审查报告“六二个”工作方法》,通过对党员干部问题线索实行统一管理、集中排查、分类处置、跟踪反馈,进一步提高线索利用效能。充分发挥县委反腐败协调领导小组职能,健全完善了《柞水县反腐败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进一步夯实了反腐败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建立了反腐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案件线索移送制度,实现办案资源共享。根据协作区人员变动情况,对全县办案人才库实施动态管理,及时进行更新,建立入库人员档案资料89份,并实行电子档和文本文档双重管理。每月按时上报了案件协作区相关信息资料,建立了协作区办案台账,今年以来运用协作区初核案件7件,转立案7件,结案1件,党纪处分1人。    

以“督”为助,加强纪律审查推进。督办是保证纪律审查一把尺子量到底的重要方式。制定了《柞水县纪检监察机关案件统计管理报送制度》,县纪委通过电话催办、发函督办、约谈促办、派员查办等多种形式对交办线索的办理情况进行全过程督办,确保线索办理处置到位。建立了《柞水县乡科级干部案件线索登记表》,对反映科级党员干部等重要信访件和问题线索,适时进行提级管理,提升纪律审查水平。同时制定下发了《柞水县纪律审查工作考评办法(试行)》《柞水县纪检监察案件督查工作暂行办法》,定期组织对镇(街道)信访件办理情况开展专项督查,指出信访件办理中存在的有关问题,进一步提高基层信访件查办水平。          

以“评”为镜,提升纪律审查水平。纪律审查是严肃的政治工作,有着严格的政策杠线和纪律约束,这对纪检监察组织的要求很高,必须通过“考评”这面镜子,对照检查,以查促改,以查促效,引导全县各级纪检监察组织提振内生力,提升纪律审查水平。2015年,全县定期组织召开查信办案工作集体评议会,通过承办单位综述、业务处室指导、分管领导点评、参会人员评议等环节,对查办情况进行打分评级,并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反馈和通报,促进全县纪律审查工作量质齐升,遏制腐败蔓延势头。

截至目前,全县共召开查信办案工作集体评议会28次,对42件案件的查办情况进行打分评级,评级合格率达到百分之九十八。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