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县区动态 >> 山阳
奋战在抗洪救灾第一线​的山阳纪检监察干部​
发布时间:2021-08-02   来源:山阳县纪委监委   作者:王慧琦

7月23日凌晨,山阳县天竺山镇遭受暴雨袭击,山洪肆虐,房屋倒塌,奔涌的洪水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天竺山镇纪检监察工作人员闻“汛”而动,向水而行,在镇政府统一领导下下沉一线抗汛救灾。



情系百姓的纪委书记

7月23日凌晨3点10分,天竺山镇纪委书记刘安杰在接到镇党委书记程念峰告知天竺山镇受灾消息的电话后,按照镇党委书记安排,第一时间驾车奔赴湾坪村查看灾情状况,车还没有停稳,刘安杰书记就焦急的询问当晚值班村干部,“目前百姓的情况怎么样,有没有人员伤亡,18户滑坡体威胁户有没有撤离。”从值班村干部口中得知村上暂无人员伤亡,18户威胁户已经全部撤离到安全点的消息后,刘安杰书记组织镇村干部按照镇干部包片、村干部包组、小组长包户的原则,逐户提醒群众提高警惕,注意安全。顾不上穿上雨鞋,拿着绳索和手电,急冲冲地带领镇村干部,组织家住河沟附近的群众紧急撤离,撤到安全点后,天刚放亮。来不及喘口气又安排“四支队伍”对全村的房屋、道路、河堤、农作物等受灾情况进行排查。

7月23日凌晨3点10分,天竺山镇纪委书记刘安杰在接到镇党委书记程念峰告知天竺山镇受灾消息的电话后,按照镇党委书记安排,第一时间驾车奔赴湾坪村查看灾情状况,车还没有停稳,刘安杰书记就焦急的询问当晚值班村干部,“目前百姓的情况怎么样,有没有人员伤亡,18户受滑坡体威胁户有没有撤离。”从值班村干部口中得知村上暂无人员伤亡,18户威胁户已经全部撤离到安全点的消息后,刘安杰书记组织镇村干部按照镇干部包片、村干部包组、小组长包户的原则,逐户提醒群众提高警惕,注意安全。顾不上穿上雨鞋,拿着绳索和手电,急冲冲地带领镇村干部,组织家住河沟附近的群众紧急撤离,撤到安全点后,天刚放亮。来不及喘口气又安排“四支队伍”对全村的房屋、道路、河堤、农作物等受灾情况进行排查。

在湾坪村灾情排查结束,恢复正常工作后,刘安杰书记担心其他村(社)灾情,积极组建党员应急突击队,带领20余名突击队员深入灾情严重的僧道关村进行救援。僧道关村小石撞组水管断裂,道路彻底损毁,泥沙淤积,百姓食物短缺、饮水困难,刘安杰书记带领突击队员翻山越岭、蹚水过河,肩挑背扛米、油、方便面、矿泉水等生活物资,为百姓送去生活急需品,并组织清除受灾群众房屋周边的淤泥,修理水管,道路清淤,安抚群众树立信心,积极重建美好家园。“我们纪检干部要心里装着百姓,时刻为群众着想,要与老百姓同甘苦共患难。”刘安杰书记坚定地说。

忠诚履责的镇纪委委员

7月23日凌晨2点多,山阳县天竺山派出所接到了入住在僧道关村谢立梅农家乐单先生的求救电话,“我和其他6名游客被困在天竺山景区,雨非常大,泥沙已经进入屋里面了,我们一起的还有老人和小孩,请你们快点来救我们!”接到警情后的第一时间,镇纪委委员、天竺山派出所所长王亮立即组织民警带好救援设备火速赶往单先生被困地点。

途中,乡道被山洪冲断,为争取救援时间,王亮果断选择走高速绕行过去。到达僧道关村以后,情况更加危险,山洪已将通往单先生一伙人所在农家乐的道路冲毁,面对肆虐的洪水,王亮身先士卒带领民警,手提肩扛救援设备,淋着雨水,徒步2.5公里赶往谢立梅农家乐。靠着铁一般的理想信念、铁一般的责任担当、铁一般的过硬本领和铁一般的纪律作风,在凌晨6点多,王亮顺利将单先生几人救出,在护送单先生到达安全区域后,又继续带队奔赴各处,救援被困群众。

勇于担当的纪检监察干部

危难时刻,彰显担当。7月23日凌晨,天竺山镇纪检干部李小阳被镇领导着急的说话声惊醒,“镇上遭受严重的暴雨袭击,受灾情况不明,你在值班室联系村(社)干部询问各村(社)受灾情况。”在面临停电、讯号中断等各种突发情况,李小阳直面挑战,想方设法,以最快的速度统计好各村(社)受灾基本情况。

天刚微亮,李小阳和镇上干部一起赶赴受灾最为严重的石窑子村,瓢泼大雨让雨刮器失去了作用,靠着微弱的灯光,他们在雨中前行。

用双脚丈量脚下土地,感受每一寸祖国山河。正是秉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信念,刚到村上,李小阳便和同事们一起按照从组到户,从户到人的原则,查看群众人员伤亡、房屋、道路交通状况。杨家台组的徐立财,住在山上的滑坡体附近,家中只有两位老人,周围没有邻居,电话也无法打通,这突如其来的消息顿时让他心急如焚,在泥泞的山路上,李小阳一深一浅地奔向徐立财家,幸运的是徐立财夫妻一切安好,协助徐立财夫妻安置到安全点后,李小阳又朝着下一家走去......在“7·23”防汛救灾指挥部成立后,李小阳既是搬运工,搬运着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心捐赠物资,又是宣传员,宣传报道着灾区情况,书写广大人民对受灾群众无私而真诚的挚爱。

轻伤不下火线的村监委会主任

巨石在洪水中翻滚的轰鸣声响彻天竺山镇石窑子村的夜空,暴雨的袭击让在家养伤的汪德富顾不上休息,步履蹒跚,拄着拐杖,联系石窑子村群众紧急转移到安全点。

灾情发生的几天里,虽然无法前往群众家中巡查灾情,不能身临一线发放物资,但他依然坚持奋战在石窑子村灾情信息报送的岗位上,一干就是半夜。汪德富说“群众信任我,选我当村干部,在灾难来临的时候,作为石窑子村监委会主任,我有责任、有义务保障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抗汛救灾的战场上,虽然他们战斗在不同的村(社),不同的岗位,承担不一样的责任,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纪检监察干部。正是因为涌现了无数像刘安杰、王亮、李小阳、汪德富一样的纪检监察干部,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才筑牢了一座座抗汛救灾的“生命堤坝”,砌牢了一堵堵监督执纪的“钢铁长城”。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