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近期来,我县纪委集中组织开展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学习活动。该书通过29位受访者讲述自己当年亲身经历的往事,用真实的历史细节再现了习近平同志1969年1月至1975年10月在陕北黄土高原七年知青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全面、生动地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艰难困境磨砺中、丰富革命实践中成长的过程,系统、深刻揭示了习近平总书记成为党中央核心、全党核心的深厚历史逻辑、实践基础和人民意愿。通过学习,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七年的知青岁月,锻造了他始终不变的“初心”。初心即本心,是最初的信念。7年的知青岁月,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让他更加深入了解了最底层农民的生存状况,真切感受到了人民群众的疾苦,扎深了根基,接足了地气。因此,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带领干部群众打井抗旱、打坝淤地、办铁业社、建沼气池,梁家河亮起了陕北高原的第一盏沼气灯,一举打破了“沼气不过秦岭”的谬言。为了当地群众发展生产、摆脱贫困做出的一件件实事,在困境中实现了精神上的升华,养成了他胸怀为民谋福利的信念和抱负。习近平后来返回北京工作,但他反而放弃了这条更平坦舒适的道路,决心下沉到基层,沉到社会实践的最前沿去工作,一步一个脚印,这与他“为老百姓办实事”的信念和抱负直接相关。“人生的道路要靠自己来选择,如何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关键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否则,环境再好照样会走错路”。习总书记在《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一文中写道:“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他担任总书记以来,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作为自己的执政理念,可以说,总书记从梁家河读懂了中国梦,也读懂了民心,找到理想信念的重要起点。
第二,七年的知青岁月,铸就了他敢于担当的精神气概。当年全国共有1600多万城镇知青奔赴农村和边疆。青年习近平插队在贫瘠的陕北黄土高原,“年龄最小、地方最苦、时间最长”,这“三个最”可以说是他插队生涯的鲜明印记。何毅亭在书中讲到:“这7年是他离开学校和家庭走向社会的人生第一站,也是他人生旅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站。恶劣的自然条件、繁重的劳动生活和严酷的政治考验,磨炼了其坚毅刚强的意志品质、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和勇于担当的品格风范”。梁家河村民梁玉明说:“近平敢说敢做敢担当。”在组织上要他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时,他没有患得患失推脱,而是毅然决然担起责任,在带领乡亲们干事创业的实践中,“干一件成一件,没有哪件事情是半途而废的,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能想办法克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力挽狂澜,之所以能解决过去长期想解决但没有解决好的难题,办成许多过去想办但没有办成的大事,无疑与他这种意志品格和敢于担当的精神气概密不可分。
第三,七年的知青岁月,筑牢了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碰到从绥德、米脂一路讨吃的老汉,把身上的钱,全国粮票、陕西粮票全掏光给他;面对“半憨憨”灵娃,他总是一片爱心、真诚相待;教“铁姑娘”高小梅写名字,把粮票和钱悄悄压在房东碗底下;帮赵家河村民赵秀全寻猪,帮村民赵胜利拉车;把两条棉被、两件大衣、绣着“娘的心”针线包送给村民张卫庞……从“解衣推食”倾其所有把一切有用的东西送给讨吃老汉,到离开梁家河多年后还给灵娃和她妈留钱接济,为吕侯生治腿病,这一桩桩、一件件事情,无不体现了习近平对人民群众的真挚情怀和大仁大爱。他把自己完全看作黄土地的一部分,千方百计想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生活。2015年回梁家河的时候,又回到吕候生的家里座:“曾经点着煤油灯看书到半夜,经常熏得脸上都是黑的习近平,最关心的永远都是大家过得怎么样,吃的、穿的、住的条件如何。他的心总是和我们老百姓在一起”。他在《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一文中写道:“对于我们共产党人来说,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必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党和政府的一切方针政策都要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标准,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时刻将人民群众的衣食、冷暖放在心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想问题、干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等等。这样的赤子情怀使他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对普通群众充满真情,这充分体现在他成为总书记后开展的精准扶贫、坚决整治和查处侵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等诸多治国理政实践中。
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要结合“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要求,把《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的学习与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结合起来,把书中习近平总书记追寻真理、脚踏大地、植根人民的成长历程,化为坚定的信仰信念和攻坚克难的自觉行动,以崭新的精神状态落实好十九大精神,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做出新贡献!
第一,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加强对新党章、十九大精神的学习贯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和行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定不移地在思想上认同核心、在政治上维护核心、在组织上服从核心、在行动上紧跟核心,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继续加强《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的学习与思考,注重从总书记的成长经历中汲取理想信念、为民情怀、担当意识、奋斗精神等精神养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榜样,更加自觉地向总书记看齐,树立正确价值观、成长观、政绩观,进一步筑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第二,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切实维护好群众最根本的利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立足职能职责,维护民生民利。围绕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全面从严治党各项新要求,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健全完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以钉钉子精神抓好作风建设。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纠正‘四风’不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重要批示精神,紧盯隐形变异的“四风”问题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10个方面新表现,深化专项治理,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坚守,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突破,坚持不懈纠“四风”、转作风,严防“四风”问题反弹回潮。严格按照“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18字要求,扎实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坚决纠正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态度不坚决、工作不扎实等现象,严肃处理贪污侵占、虚报冒领、截留挪用、吃拿卡要、优亲厚友等问题,坚决查处发生在民生资金、“三资”管理、征地拆迁、教育医疗等领域的严重违纪违法行为,切实维护群众利益;聚焦追赶超越、“五大攻坚战”等中心工作,加强监督检查,着力解决工作庸懒散、作风不扎实、效率低下、不接地气、不愿担当等问题,着力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第三,注重能力提升,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线,开展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把《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作为广大党员锤炼党性、提升素质的生动范本,教育引导纪检监察干部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和无私无畏的勇气,切实当好政治生态“护林员”,用担当诠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坚持严管就是厚爱,强化自我监督,勇于接受外部监督,认真执行我县“8个带头、16个不准”纪检监察干部管理新规定,立好标杆、做好表率。以零容忍态度查处纪检监察干部违纪问题,严防“灯下黑”,努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作者系中共丹凤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