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回眸2020 >> 正文
强化看齐意识 做肯干务实担当的纪检干部
发布时间:2018-01-17   来源:商洛市卫计局纪检组   作者:何熙荣


读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感悟良多,习总书记之所以受到全党同志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戴,被明确为全党的核心,与他在陕北延安梁家河七年知青岁月的艰辛磨炼、积极努力密切相关,正如中国纪检监察报刊登的文章《党员干部锤炼党性的生动范本》所讲的那样,习近平延安七年知青生活的点点滴滴,无不体现了他作为优秀青年杰出代表所具有的能吃苦、爱学习、办实事、敢担当的优点,无论在怎样艰难困苦的逆境中,他都能完成人生的一次蜕变,实现精神上的升华,正是7年的努力拼搏、自强不息,才造就了今天的党的领袖。随着十八大以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实践的不断深入,纪检监察工作的地位和作用都得到了极大地提升,特别是当前正在推进的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为新形势新任务条件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监督执纪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作为纪检监察战线的普通干部,只有牢记使命担当,切实增强“四个意识”,自觉向中央基准看齐,学习总书记的优秀品质,不忘初心,履职尽责,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才能不负党和人民重托。

一、敬业爱岗,做能吃苦的纪检干部

在困境中生存和生活必然要经受苦难。孟子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习近平是“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的知青”。他把7年最珍贵的青春岁月,留在梁家河这个山沟里。7年艰难困苦的知青岁月,为习近平担当党和国家大任,奠定了坚实的人格基础。习近平到延川县梁家河插队,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四关过得很艰难,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他没有消沉,从不抱怨,不向别人倾诉自己的苦闷,反而比较坚强,能吃苦,能顶住压力,这使他度过了这四关,也使他的精神得到了升华,思想得到了提升,认识得到了提高。舍得吃苦,是成就事业的必修课,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反腐倡廉建设道路上难免遇到艰难困苦,纪检监察干部应当大力弘扬艰苦奋斗之风,发扬吃苦耐劳精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扎实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要敢于面对苦,能够承受苦,心中不留苦,查办案件、预防腐败、纠风治乱,是纪检监察干部的重要职责,面对担负的神圣使命,面对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纪检监察干部必须成为冲锋陷阵的“一面旗”、攻坚克难的“一把斧”、激流涌浪中的“一根柱”,坚定信念、下定决心排除万难争取胜利。要把“靠吃苦长本事,靠受累打基础”当成一种信念和追求,受得了加班熬夜之苦,把加班加点从“自助餐”改为“必备餐”,把熬更守夜变为生活常态。要受得了生活清贫之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幸福观,少比生活享受多比艰苦奋斗,少比财富地位多比能力素质,少比待遇条件多比敬业奉献,真正感受到事业的快乐,体会到工作的幸福。

二、勤奋好学,做专业型的纪检干部

习近平到梁家河插队期间,装满了两个箱子的书。他在田间地头休息间隙抓紧读书,干了一天活再累,晚上也要看书到深夜。他勤奋好学,到了夜以继日的程度。他读的书有政治、历史,有文学、哲学、军事,他还注重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中国经典古籍。政治能帮助他明确政治方向,哲学能帮助他抓住事物的矛盾、本质、问题、重点,历史能使他看到事物发展的来龙去脉,并从中汲取历史智慧,文学能丰富他的精神世界,了解五彩缤纷的人生。当今,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之所以具有哲学的眼光、底蕴和智慧,之所以能把握历史规律和历史经验,之所以常常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就与他注重学习、读书有关,与他“厚积薄发”的积累有关。纪检监察干部要有敢于担当的真本事、硬功夫,不能嘴上说得头头是道,遇到实际困难问题就束手无策。当前,腐败案件呈现出隐蔽性更强,智能化、科技化更加突出等新特征,办案难度日益加大,办案人员在查办腐败案件,与腐败分子斗智斗勇的过程中,如何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这是对纪检监察干部能力素质和实际本领的一种严峻考验和检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的形势任务对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能力素质、纪律约束提出了新要求。要深化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更好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严明各项纪律,严格管理监督。”在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仍然严峻复杂的形势下,党和人民对纪检监察机关和纪检监察干部寄予很高的期望,新形势下纪检监察工作面临很多亟待解决的新情况、新问题,所有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的同志,都面临着知识和本领恐慌,都面临着艰巨而紧迫的学习和提高的任务。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要能胜任工作,适应反腐败斗争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就必须进一步强化学习,提高个人综合能力素质,提高办案能力,提高抓作风建设的能力,提高纪检监察工作质量效率。只有进一步加强系统培训和实践锻炼,努力使自己成为本系统、本领域的业务骨干和行家里手,才能担当重任,履行使命,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任务。要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在干事创业上,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本职工作,真正做到敬业、勤业、精业,以实际行动和卓有成效的工作,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

三、为民务实,做实干型的纪检干部

习近平在梁家河插队期间,一心想着为当地群众办实事,试图改变当地落后面貌。为群众做实事,是他矢志不渝的信念。无论是在当知青的时候,还是在当大队书记的时候,习近平的目标很明确,就是为人民服务。习近平在梁家河的7年,靠自己的苦干实干作出了一番成绩。他带领干部、群众打坝、挖井、办缝纫社、代销点、铁业社、磨坊、办沼气。只要是村民需要的,只要是他能想到的,他都去办。当今,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三番五次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强调“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强调“要把人民作为我们力量的源泉”,之所以经常到那些贫困地区体察民情,与他这7年知青经历所培养起来与人民的深情有关,与他在梁家河插队所形成的为民情怀直接相关。“为民、务实、清廉”,是当前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的首要政治任务。纪检监察干部处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整治“四风”的最前沿,必须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而努力奋斗。要始终坚持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国家和集体的根本利益、维护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作为反腐倡廉的核心理念。要敢于担当,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用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在日常工作中要学会主动换位思考,多设身处地的为群众着想,不浮夸、不作秀、不扰民,切切实实的为群众工作生活服务,想问题、做决策时要把实现、维护和发展群众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赞不赞成、满不满意、高不高兴作为工作的“度量衡”。

四、履职尽责,做敢担当的纪检干部

不论大事小事,习近平遇事总是沉着淡定,始终保持情绪上的冷静,因为他认为,做大事者要具备冷静的心态和自控能力,这样即使事务再紧急,也可以条分缕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当今,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具有敢于担当和战略定力的品格,就与他在梁家河7年知青岁月所养成的担当精神和战略定力是直接相关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形势任务对纪检监察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纪检监察干部要牢记使命、敢于担当,勤于履责、勇于担责、敢于负责,在敢于担当中历练本领,在真抓实干中争创佳绩。要敢想敢作敢当,牢固树立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自觉消除私心杂念,面对腐败现象敢于亮剑,面对矛盾问题敢于迎难而上,面对急难险重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工作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豁得出来、危急关头顶得上去。敢于担当,就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担当精神。敢于担当,就要遇事不避难,敢于迎难而上、攻坚克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反对腐败,惩处腐败分子,是一件得罪人的事情。但是,人民把权力交给我们,我们就必须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该做的事就要做,该得罪的人就得得罪。不得罪腐败分子,就必然会辜负党、得罪人民。是怕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还是怕得罪13亿人民?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13亿人民。这是一笔再明白不过的政治账、人心向背的账!”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就必须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那样,面对腐败现象和腐败分子敢于亮剑,敢于做坚决斗争,坚定不移地惩治腐败。就必须敢于事不避难、迎难而上、攻坚克难,与腐败现象和腐败分子斗争到底,坚定不移打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场攻坚战、持久战。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敢于担当,就要忠于职守、履行职责,做好本职工作,为各级党委执好纪、问好责、把好关,尽到纪检干部的本职、本份,始终不渝地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

(作者系:商洛市卫计局纪检组长)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