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品德高尚的人谈话”。读好书,就像结交了良师益友,使我们获益匪浅。《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通过29名曾经与习近平总书记在延安下乡期间一起生活工作过的受访者回忆,他们用真实的历史细节讲述了其下乡期间的工作、生活、学习经历,再现了习总书记在延安下乡时期与艰苦生活环境作斗争、与人民群众建立深厚感情及其立志从政为人民办好事思想形成的过程。
通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体会很深,也很多,主要与大家交流三点:
一、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北宋哲学家张载在《西铭》中有一句名句:“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这句话演变到今天就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意思是要成大器,必须经过艰难困苦的磨练。少年习近平在15岁的年龄,在父亲还没有平反的情况下,以一个单薄的身躯,从繁华大城市来到偏僻小山村,面对生活上的各种困难、离开亲人的思念、艰苦的劳动环境等巨大落差,没有苦闷消沉,而是很快融入到现实的农村生活,在通过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四关”的磨练后,逐渐成为干农活的“老把式”,入了党,当上了村支村,为村里办了几件当时很了不起的大事。七年的农村生活,磨练了他的意志,也使他体会到了农村基层群众的生活艰辛,产生了心系中国最基层群众的深厚情节。在繁重的劳动之余,他仍坚持学习,不断从知识中汲取营养和力量,丰富精神世界,立下了“有机会从政,为群众做实事”的志向。在一次与青年学生座谈时习总书记还曾讲过自己在延安下乡期间“30里借书,30里讨书”的感人故事,从这些小事足以说明习近平同志是一个有精神追求的人。在延安下乡时期,他一边深入生活、一边加强学习,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思想意识、政治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在延安梁家河下乡的经历正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生动体现。我们一定要向青年习近平那样,面对困难迎难而上,在艰难困苦中磨练自己顽强的意志和坚强的品行。
二、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初心,意指做某件事的最初的初衷、最初的原因。孔子有“居之不倦,行之以忠”的为政之道、包拯有“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的为官箴言,毛泽东有“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壮志、周恩来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大理想。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习近平同志自立下“有机会从政,为群众做实事”这一为人民服务的大志后,矢志不渝。从清华大学毕业后,习近平刚开始分配在国防动员部工作。国防动员部是军委的首脑机关,在那里工作可以说是起点高条件好。但习近平总书记不忘初心,他要继续了解中国国情,了解人民的需求,他要去为人民办实事。工作三年后,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有着优厚生活待遇和工作条件的中直机关,直接来到了河北省正定县。在正定开始了他从政为民的砥砺奋斗历程。习近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纪念大会上讲到“全党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的再远、走到再辉煌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为什么出发”。这既是对全党的忠告、也是对全党的要求,更是提醒我们不要忘记入党时的神圣誓言。
三、牢记使命、忠诚履职
纪检监察机关的职责就是监督执纪问责。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我们一定要做到对党忠诚,干净干事,敢于担当,全面履行党章赋予的神圣职责,正风肃纪,惩治腐败。当前,十九大已经胜利召开,这标志着我国社会发展站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两个百年目标蓝图更加清晰,全党全国人民信心百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纪检监察干部必须要有新面貌新状态新作为,纪检监察干部要先走一步,带头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工作。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责任担当。要把学习十九大报告精神同促进当前工作结合起来,把时间、精力迅速投入到执纪审查工作当中。要突出工作重点,提升工作水平,坚决查处精准扶贫、环境保护、市场秩序等领域的腐败案件,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为全面从严治党,为实现追赶超越,建设创新美丽幸福商洛做出新贡献。(作者系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察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