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回眸2020 >> 正文
有一种坚强 叫做在困境中成长
发布时间:2018-01-31   来源:洛南县纪委   作者:马椿荣

十六七岁,一个懵懂、清新、莽撞的年纪;一个青春年少,欣欣向荣,如花的岁月。

现代十六七的孩子,或坐在明亮的教室里温暖如春;或面对着父母变着花样做出来的饭菜挑三拣四;或拿着手机打着王者荣耀忘记时日;穿名牌拿iphone进网吧入歌厅。与父母一言不合就叛逆,与同学一言不合就打架,与老师一言不合就跳楼……

十六七岁的习近平,远离北京,远离父母,背井离乡,住陕北窑洞,任跳蚤疯咬,吃糠咽菜,看不到希望,听不到安慰。我们难以想象这样一个年轻人以怎样的毅力度过了那样艰难的七年时间,让自己茁壮成长而成为一个大国的领导人。

看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我明白了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对社会有作用的人,必须从青少年时期开始,学习习总书记身上的六大特点:

善于学习一是对书籍和知识的“痴迷”。 一个十五六岁的小伙子,在同龄人都跑出去玩耍的时候,饿着肚子专下心来看书,不仅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在那样食不果腹的年代,能静下来心来阅读、思考,还需要有非常强的定力。他到梁家河插队期间,装满了两个箱子的书,在田间地头休息间隙抓紧读书,干了一天活再累,晚上也要看书到深夜。他勤奋好学,到了夜以继日的程度。他读的书有政治、历史,有文学、哲学、军事,他还注重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中国经典古籍。当今,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之所以具有哲学的眼光、底蕴和智慧,之所以能把握历史规律和历史经验,之所以常常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就与他注重学习、读书有关。我们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要担当大任,不仅需要劳其筋骨,还要博览群书,厚积薄发。

志存高远艰难困苦可以成就一个人,锻造你的心智和心志,也可以毁害一个人,成为摧毁你的借口。习近平是在困境中崛起的人。之所以如此,关键在于他有追求,志存高远。与习近平一起到延川县梁家河插队的知青王燕生说:“近平在困境中实现了精神升华。”他在农村7年,努力拼搏、自强不息、刻苦锻炼,在困境中完成了一次蜕变,实现了精神上的升华,养成了他胸怀为民谋福利的信念和抱负,决定了他所走人生道路的不同。7年知青岁月,是习近平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他逐渐建立起自己的人生理想,就是要为老百姓办实事,这对他整个成长、成熟、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不甘于平淡生活,认为人活一世,要做一番事业,立志办大事,要给群众做实实在在的事情,这种毅力和决心,是一般人少有的。

为民办事只有心里想着、装着群众,才会想着为群众办实事,进而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拥护。习近平在梁家河插队期间,一心想着为当地群众办实事,试图改变当地落后面貌。为群众做实事,是他矢志不渝的信念。无论是在当知青的时候,还是在当大队书记的时候,习近平的目标很明确,就是为人民服务。他带领干部、群众打坝、挖井、办缝纫社、代销点、铁业社、磨坊、办沼气。只要是村民需要的,只要是他能想到的,他都去办。从刚到梁家河才几天就去吊唁一位老党员过世的母亲,到对智力有点缺陷的灵娃之包容、关心;从把“娘的心”针线包送给村民张卫庞,到帮助果农提高苹果产量质量;从把好点的粮食分给老乡吃,到对贫下中农、老人、儿童、残疾孩子的真诚相待;从倾其所有把一切有用的东西给讨吃老汉,到慷慨助他人,目的都是为了让群众过上美好的生活。

习近平说:“我到梁家河毕竟好几年了,老乡对我不错,我不能就这么走了,得帮助老百姓做点事儿。”话很朴实,很简单,得做点事,得对得起百姓,是给自己定的目标,更是一种对自己的鞭策。

他的为民情怀从年轻时代一点一滴的建立,直到今天,他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强调扶贫要攻坚、扶贫要精准,就是因为他曾经就是一名农民,他懂农民。“为群众做实事是习近平始终不渝的信念。”作为一名公务员,人民的公仆,直接与群众打交道,我们更要把为群众做事,做点事对得起百姓作为我们的信念、目标。

勤政务实“不管多累多苦,近平能一直拼命干,从来不‘撒尖儿’”“他当了梁家河的村支书,带领大家建沼气池,创办铁业社、缝纫社,我一点都不吃惊”“我在和他一起生活的时候,就发现他这个人有一股钻劲,有强烈的上进心”……青年习近平在梁家河插队的七年,是受苦受难的七年,也是苦干实干的七年。在这七年里,他用每一滴汗水和每一份付出,生动诠释了他说的那句话:“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在这七年里,他扎根黄土地,于实处用力,用青春书写了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青年要敢于做先锋,而不做过客、当看客,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实字当头、以干为先,把自己创新创业梦融入伟大中国梦,让青春年华在为国家、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

吃苦耐劳孟子曾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习近平到延川县梁家河插队,是“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的知青”,一开始要过四关: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对一个北京长大的十六七岁的孩子来说,这四关过得很艰难,别人是从零开始,而他要从负数开始。如果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得不到升华,就会处处怨天尤人。然而,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习近平没有消沉,他不对身边的人抱怨什么,不向别人倾诉自己的苦闷,反而比较坚强,能吃苦,能顶住压力,这使他度过了这四关,也使他的精神得到了升华,思想得到了提升,认识得到了提高,这7年艰难困苦的知青岁月,为习近平担当党和国家大任,奠定了坚实的人格基础。

敢做担当敢担当才能办大事,敢担当才能成伟业,敢担当才能为人民。梁家河村民梁玉明说:“近平敢说敢做敢担当。”习近平做事情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他一旦担起责任,就有自己的想法,就敢干事,敢干大事。敢于担当与具有战略定力有关。不论大事小事,习近平遇事总是沉着淡定,始终保持情绪上的冷静,因为他认为,做大事者要具备冷静的心态和自控能力,这样即使事务再紧急,也可以条分缕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当今,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具有敢于担当和战略定力的品格,就与他在梁家河7年知青岁月所养成的担当精神和战略定力是直接相关的。

我们要认真学习总书记这六大品格,学习他坚定的理想信念、刻苦的学习态度、顽强的奋斗精神、深厚的为民情怀,甘向群众拜师的诚恳态度、愿为群众办实事的务实作风,努力厚植自己和基层群众的深厚情谊。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扎根中国大地,洞察国情民情,树立起与党和人民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努力工作,无悔人生。(作者系洛南县委组织部纪检组长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