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镇安县围绕探索纪检监察“五个五”长效机制中巡察工作健全“任期全覆盖、市县联动、问题限期整改、线索限期办结、巡察回头看” 五项制度,着力破解巡察定位不准、认识不深的问题,实现巡察工作制度化、科学化,实现巡察工作有新作为。
突出政治意识,建立任期全覆盖工作机制。一是确定巡察对象全覆盖。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按照省市巡察相关要求,全县确定252个巡察单位,实现巡察“无空白”、监督无例外。二是运用巡察方式多样化。坚持常规巡察和专项巡察相结合,以开展常规巡察为常态,以开展“点穴式”“机动式”“回访式”“短平快”“回头看”等机动灵活的专项巡察为补充。创新巡察监督方式,扩大巡察工作的信息“扇面”,实现“巡察下沉一级、监督更进一步”,让“利剑”高悬、震慑常在。三是做到上下衔接一盘棋。统筹安排部署,制定巡察计划,充分与省市巡视巡察工作做好对接,确保巡察对象不重不漏,实现巡视巡察工作严丝合缝。
突出协作配合,建立市县联动工作机制。一是推进市县巡察轮次联动。紧跟市委巡察工作步伐,在巡察计划、时限、频率上尽力做到上下同步。每轮巡察从组织动员、进驻了解、汇报反馈、问题整改等关键环节同步推进,实现市县巡察有效衔接、同频共振。二是推进市县巡察对象联动。尽力参照市委巡察对象确定的相关部门行业同步开展巡察,便于发现市县同一领域存在的共性问题,便于从体制机制上采取举措解决问题,便于在执纪监督惩处上把握标准,实现市县巡察“一盘棋”的目标。三是推进全县巡察工作联动。严把时间节点,实现全县巡察工作统一动员部署,各巡察组同步进驻、同步撤离、同步汇报、同步反馈,实现巡察工作规范化。
突出问题导向,建立问题限期整改机制。一是完善问题汇总制度。县委巡察办作为“问题汇总分拣中心”,对巡察发现的问题由专人负责进行全面梳理、防止遗漏,分门别类汇总分拣,统一登记造册,建立问题挂号台账。二是完善问题反馈制度。巡察组在县委研究同意巡察情况综合报告后,及时向被巡察单位反馈巡察情况,指出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意见,建立问题移交台账。三是完善问题整改制度。采取“挂号建账、对号交账、销号结账”的方式建立问题限期整改台账,逐项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责任,细化整改措施,逐条逐项整改落实,及时报告整改情况。巡察办、巡察组分别开展日常督查和回访督查,问题全面整改到位后,建立问题销号台账。
突出线索处置,建立线索限期办结工作机制。一是集中分类处置。巡察组专人负责问题线索的接收登记、分类传阅、汇总建账、集中处置。巡察办对问题线索统一归口管理,明确分类标准,建立移交台账,分类集中移交,实时跟踪督办,按期备案归档。二是限期移交办结。根据分类处置意见和干部管理权限,及时分流转办、分级处理,纪检监察、组织人事、有关职能部门和被巡察单位对移交问题线索限期办结。三是实时督查通报。通过听取汇报、挂牌督办、专项检查等方式全程跟踪办理情况,实时督促指导,做到有分流去向、有督办台账、有结果反馈。
突出巡察效果,建立巡察“回头看”工作机制。一是线索处理“回头看”,查问题线索是否全面处置到位,该整改落实的整改落实、该组织纪律处分的给予处分、该移送司法机关的及时移送,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不手软,强化巡察成果运用,实现“查处一个、震慑一片、教育一方”的良好效果。二是整改落实“回头看”。通过点穴式、回访式等专项巡察,对问题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回头看,查被巡察对象是否全面整改到位,确保整改工作力度不能“松”、温度不能“降”、久度不能“缩”,防止“旧病复发”、“问题反弹”。三是建章立制“回头看”。认真归纳总结,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流程办法,推动巡察工作常态化、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对存在的普遍性、反复性问题,深入调查研究,提出意见建议,建立科学、管用、有效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