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题专栏 >> 学思践悟
学思践悟 | 刘超:政治巡察是一场锤炼党性、提升能力的实践课——参加五届市委第七轮巡察工作的体会与感悟
发布时间:2025-09-24   来源:市委巡察办   作者:刘超

今年4月,我有幸再次被组织抽调,以联络员的身份参与市委第七轮巡察工作。与首次参与巡察相比,这次任务具有鲜明的特殊性:直接面向村级党组织,采取“巡审结合”与“提级巡察”并行模式,既需完成常规巡察任务,又承担着为巡审结合全流程、各环节的探索实践经验的重要使命。两次巡察经历,对我而言不仅是宝贵的成长机遇,更是一场深刻的党性锤炼与能力淬炼。在这段紧凑而充实的时间里,我亲历了巡察工作的严谨细致,见证了制度创新的探索实践,更在直面挑战中不断突破自我,收获了丰厚的感悟与成长。

在政治监督中淬炼党性 筑牢思想根基

以往对“政治巡察”的认识更多停留在理论学习和文件解读层面,而此次深入村级一线的实践,使我真正对其内涵有了具象而深刻的理解。我们始终将“两个维护”作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惠民政策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去审视和检验村级党组织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例如,在核查某村产业扶持资金使用情况时,我们不仅关注资金是否拨付到位、程序是否合规,更深入探究其使用是否符合国家政策导向、是否真正发挥带动村民致富的实效、是否存在“重材料痕迹、轻实际效果”等形式主义问题。这种“从业务切入、从政治高度审视”“从问题表象追溯责任根源”的思维范式,使我真切体会到巡察本质是上级党组织对下级党组织履行党的领导职能责任的政治监督。通过对村巡察,自己的党性修养,也在这一次次对标党中央要求、对照人民期盼的实践中得到深刻洗礼与升华,进一步筑牢了信仰之基、补足了精神之钙。

在直面困难中砥砺前行 增强担当精神

作为一项探索性试点工作,本轮巡察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首当其冲的是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常规巡察任务本就内容繁多,叠加审计深度核查,工作量呈几何级数增加。为确保高质量完成使命,巡察组与审计组全体成员展现出极高的政治觉悟和奉献精神,主动放弃休息时间,连续奋战成常态。白日里,我们埋首于堆积如山的资料凭证之中,与村干部、党员群众逐一访谈;深夜里,我们反复核对数据、梳理线索、研判问题。高强度的工作并未消磨大家的意志,反而激发了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始终保持着昂扬的斗志。另一重挑战源于“巡审结合”这一新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在实际操作中难免遇到协同配合上的磨合问题。例如,巡察与审计在工作重点、方法路径、节奏把握上存在天然差异,初期曾出现信息共享不及时、工作步调不一致、甚至个别环节重复核查等问题。面对这些难题,我们并未回避,而是积极应对。作为联络员,我协助组长加强了双方的沟通协调,建立了日例会、周小结等定期会商机制,及时互通工作进展、共享问题疑点、共商破解方案,逐步形成了“信息共享、目标同向、力量互补”的有效协作格局。这个过程让我深切体会到,真正的担当精神,绝非一句口号,它体现在面对困难时的迎难而上,体现在破解难题时的主动作为,体现在为了共同目标而甘于奉献、密切协作的实际行动中。

在深入群众中坚守使命强化宗旨意识

直接对村巡察,提供了零距离接触基层、面对面服务群众的宝贵平台,让我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有了刻骨铭心的体悟。以往对“宗旨意识”的理解多源于书本和文件,而当我真正跟随巡察组同志和村干部脚步,踏上山间小路、走进农家院落,与乡亲们促膝长谈时,才触摸到其中蕴含的真实温度与厚重责任。当我们走访低保户,亲耳听到老人欣慰地说“今年的养老金又准时到账了”,听到患病村民感慨“这次住院医保报销没操心”,这些关乎百姓切身利益的“小事”,却是政策落地最直接、最生动的体现,比任何书面汇报都更具说服力。它让我深刻认识到,基层工作的核心就是要把群众的事当作天大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办。巡察工作绝非简单的“找茬挑刺”,其深层价值在于帮助基层发现并疏通“服务群众的堵点”。例如,我们在某村发现,因蓄水池年久失修、淤泥堆积,导致自来水时常浑浊,加之部分供水管道老化破裂,严重影响村民日常生活用水。我们将此问题纳入立行立改清单,督促村委会迅速行动。当清理一新的蓄水池和修复后的管道重新流出清澈的自来水,看到村民们脸上绽放的笑容时,我内心的成就感与欣慰感油然而生。那一刻我深切感悟到:坚守初心使命并非遥不可及,强化宗旨意识也无需豪言壮语,它就体现在推动解决一件件百姓关心的具体实事里,融入于一次次用心用情回应群众关切的实践中。这种扎根泥土、感知民情的经历,让我的党性修养在服务群众的第一线得到了最坚实的锤炼与升华。

在直面问题中磨砺真功 练就过硬本领

村级组织事务千头万绪,兼具党建工作、群众工作等“软任务”和财务管理、工程项目等“硬指标”,对巡察人员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作为联络员,我深感必须同时掌握巡察工作的政治逻辑、审计工作的专业方法和农村工作的实际情况。初期面对村级账目中条目不清、凭证不全的“糊涂账”,审视项目合同中权责模糊、条款不清的“问题合同”时,确实感到本领恐慌、知识欠缺。但在巡察组领导和经验丰富同事的悉心指导下,我逐步学会了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捕捉本质:通过细究“三会一课”记录看组织生活是否规范、决策程序是否民主;通过追踪资金流向查潜在廉洁风险和政策执行偏差;通过广泛听取村民评价验证工作实效和干部作风。在这个过程中,我主动学习相关政策法规,钻研审计查账技巧,虚心向农民群众请教当地实情。在一轮轮的数据核对、一次次的走访核实、一遍遍的线索梳理中,我的政策理解能力、沟通谈话技巧、分析研判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升。这段在“干中学、学中干”的经历让我深刻明白:真才实学不会凭空而来,过硬本领唯有在发现真问题、解决真矛盾的实践熔炉中反复锤炼,方能获得。

在协同作战中凝聚合力 强化团队协作

本次巡审结合试点工作,其复杂性和艰巨性决定了绝非一人一方所能独立承担,高效协同、紧密配合是成败关键。作为联络员,我对此有了更深切的体会。巡察组与审计组虽然职责侧重不同,但目标高度一致——共同发现问题、形成震慑、推动改革、促进发展。我们建立了高效的协同机制:每日工作结束后必开碰头会,巡察组从查阅资料、个别谈话中发现的疑点,审计组从财务核查、项目审计中掌握的线索,在此平台上充分共享、集中研判、相互印证、互补短板。这种“目标同向、信息共享、优势互补、成果共用”的协作模式,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工作质效,更形成了强大的监督合力。我深刻认识到,一个好的团队,既要明确分工、各司其职,更要密切协作、同舟共济。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更有效地进行跨专业沟通,如何在团队中精准定位自身角色并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如何凝聚共识、汇聚众力攻克难关。“人心齐,泰山移”,这次经历让我对团队协作的价值有了前所未有的认同与珍惜。

在对标对表中严守规矩 筑牢纪律防线

巡察工作的特殊性质,决定其必须是纪律严明的“铁军”。此次经历,使我对“纪律”二字的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高度。它不再是抽象的制度条文或会议上的反复强调,而是融入血液、浸入骨髓的行为自觉,是贯穿工作全过程、不可有丝毫逾越的政治生命线。从巡前签订保密承诺、接受严格培训开始,纪律的“紧箍咒”就已戴牢。工作中,查阅涉密文件必定严格履行登记审批手续,绝不私自摘抄、复制、外传;与被巡察单位干部群众接触,始终坚守“亲”“清”原则,保持清爽工作关系,杜绝任何可能影响公正履职的交往;进行个别谈话,坚持客观真实记录原话,不掺杂个人主观臆断,严格保密谈话内容。每一次按规程操作,每一次对“小事小节”的谨慎对待,都是对纪律防线的主动加固。我彻底领悟到,严明的纪律既是约束行为的“高压线”,更是保护我们干净干事、公正履职的“护身符”,作为一名巡察干部,严明纪律规矩是工作中必须坚守的底线。

回望此次巡察历程,既有挑灯夜战、梳理线索的艰辛,也有破解难题、推动整改的欣慰,使我对“巡察是政治监督、是党之利剑、是民心工程”有了更深刻的体悟。作为一名年轻干部,我深感幸运能两度投身这项光荣事业,在党性、能力和作风上得到全面锤炼。展望未来,我定将珍惜这段宝贵经历,把所形成的政治坚定性、纪律严肃性、担当精神和实务本领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的强大动力,以实际行动为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作者系五届市委第七轮第六巡察组联络员、商洛市生态环境局洛南县分局干部)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