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题专栏 >> 学思践悟
学思践悟 | 陈小会:心中锚定“政治标” 笔下核清“财务账”——参加五届市委第八轮巡察工作的体会与感悟
发布时间:2025-10-21   来源:市委巡察办   作者:陈小会

作为一名财务战线工作的干部,能够被抽调进入五届市委第八轮巡察组,对我而言,既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更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政治淬炼和思想洗礼。这段集中工作的时光,仿佛一个高强度的“政治训练营”,让我固有的、相对单纯的财务条线思维,与巡察工作所要求的宏观政治视角,经历了从最初的碰撞、磨合到最终的深刻契合。这一过程,我真切地体会到,财务工作绝非仅与冰冷的数字和僵硬的条款打交道,其背后是鲜活的政策意图、是严明的纪律要求、是沉甸甸的政治责任。每一笔资金的流向、每一项支出的合规性,都是检验“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的试金石。

提升站位

把准政治监督“定盘星”

巡察的本质是政治监督,不是简单的业务检查。这是我参与巡察工作后最核心、最深刻的体会。过去在单位做财务审核,更多地是聚焦于票据是否规范、手续是否齐全、数字是否准确,这是一种基于专业规则的“技术性判断”。然而在巡察的岗位上,我深刻认识到,如果仅仅停留在数字和表单的层面,看不到背后的政治内涵,那么财务核查就失去了灵魂,无异于一台执行预设程序的“计算器”。

在巡察实践中,核查的每张可疑票据,可能关联着某个干部的纪律意识;审视的每一级缺失的审批流程,可能折射出一个环节的规矩意识是否淡薄;追踪的每一笔异常支出,可能蕴含着领导班子在落实中央大政方针上的政治站位偏差。例如,发现某单位在培训费支出上存在“打擦边球”现象时,就不能仅定性为财务违规,而必须将其置于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化作风建设这个政治大局中去审视和判断。

巡察中的财务工作,坚持“从政治上看”,就必须实现“三级跳”:首先是通过数字看财务制度本身的执行情况;其次是通过制度执行情况,审视一个单位或领域的整体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最终,也是最重要的,是通过纪律规矩意识,透视其根本的政治站位和政治担当。唯有如此,我们手中的财务尺子,才能量出政治上的高低深浅,才能真正成为政治监督的“定盘星”。

深查细究

用好财务核查“显微镜”

财务数据是静态的、沉默的,但通过政治视角的审视,它们却能讲述出动态的、丰富的“政治故事”。财务工作与政治站位绝非“两张皮”,而是表与里、形与魂的关系。财务工作是政治要求的具体载体和物化表现,而政治站位则是财务工作的内在逻辑和根本遵循。在巡察中,财务核查恰恰充当了政治监督的“高倍显微镜”。

这把“显微镜”的作用,体现在对问题的穿透式分析上。比如,核查一项专项资金的使用,我们不仅要看资金是否专款专用、支出是否符合预算科目,更要沿着资金的流向,去审视相关政策目标是否实现、项目效益是否达到预期、是否存在形式主义或官僚主义的问题。再比如,检查公务接待支出,我们不能止步于票据是否完整、标准是否超标,更要关联到该单位在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方面的实际表现。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彻底跳出固有的“账本思维”,主动运用政治视角这把“显微镜”,去审视每一笔关键支出、每一张可疑凭证、每一级审批流程。我们要善于将单个的、看似孤立的财务疑点,与党规党纪的“整体组织”进行关联比对,观察其是否健康、有无病变。通过这样的“病理分析”,财务核查才能真正发挥其发现潜在问题、挖掘深层原因、预警廉政风险的核心功能,从而精准服务于巡察工作“发现问题、形成震慑,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的根本目的。

融合聚力

激活巡察效能“倍增器”

巡察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讲究的是团队作战和专业协同。组内有熟悉纪检监察的同志,有精通党建业务的专家,也有我这样的财务工作人员。初期,大家难免从各自的专业领域出发观察问题。但随着工作的深入,我越发体会到,专业分工只是手段,最终都必须汇聚到“政治监督”这个共同的靶向上。

真正的效能“倍增”,产生于我们打破专业壁垒、实现信息共享和思维碰撞的时刻。当我从账目中发现一个财务异常点,这只是一个“孤立的信号”;当纪检系统的同志结合信访举报线索进行分析,这个信号就可能指向特定的风险环节;当党建领域的同志从支部记录、谈心谈话等材料中寻找佐证,就能进一步判断相关责任主体履职是否到位。正是通过这种集体会商、多维印证,财务角度的“专业账”、纪检视角的“纪法账”、党建层面的“责任账”,才能最终聚合、升华为一份沉甸甸的巡察“政治账”。

这种聚力协作,使得我们对问题的定性更加精准,提出的建议更加有的放矢。它让“冷冰冰”的财务数据,在多重专业视角的交叉照射下“热”起来,生动地揭示出制度执行、权力运行和政治生态中的深层次问题。这种由“物理整合”到“化学反应”的过程,极大地深化了巡察监督的穿透力和实效性,真正实现了效能“倍增”

以巡为鉴

点亮未来履职“航标灯”

一个多月的巡察经历,虽然短暂,却为我未来的职业道路树立起一座明亮的“航标灯”。它让我深刻认识到,财务岗位不仅是普通的业务岗位,更是重要的监督岗位,是每一位财务干部践行初心使命、履行党员责任的前沿阵地。

返回本职岗位后,我的工作视角和履职标准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我告诫自己,绝不能只满足于当好一个“账房先生”,更要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政治哨兵”,自觉运用“巡察思维”来审视和开展每一项财务业务。

在参与学校“三重一大”事项讨论时,我会更加注重从政治高度领会上级决策部署的精神实质,不仅研判财务上的可行性,更关注其程序上的规范性和政治上的稳妥性,积极主动为校领导提供兼具专业性和政治性的财务参谋意见。在经办具体报销业务时,我不仅要审核票据的形式合规性,更要习惯性地思考每一笔支出背后可能隐藏的作风或廉政风险,守住第一道关口。在参与健全完善学校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时,我将更加注重把党规党纪的原则性要求,细化为可操作、可检查、可追责的具体财务规范和流程,推动财务监督与纪检监督在学校的深度融合。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此次巡察经历赋予我的“政治清醒”和“巡察眼光”,将成为我职业生涯中最宝贵的财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带着这份清醒,在财务岗位上,继续精算好每一笔“经济账”,牢牢锚定“政治标”,努力以一份份严谨细致、经得起检验的“财务答卷”,书写一名普通党员干部对党的绝对忠诚与责任担当。(作者系五届市委第四巡察组专员、商洛市初级中学总务处副主任)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