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端牢中国碗、装满中国粮的首要前提,就是把关系十四亿多人吃饭大事的耕地保护好。耕地不是任人觊觎的“唐僧肉”,不能随意宰割。中央纪委日前印发的《关于开展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的意见》旗帜鲜明提出,坚决惩治粮食安全、耕地保护等战略举措落实中的腐败和作风问题,从严从重惩处国有粮仓“硕鼠”,严肃查处违法占用耕地背后的责任、腐败和作风问题。这些措施,标注了“严防死守”的决心,释放出用“长牙齿”的措施重拳出击,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的鲜明信号。
近年来,从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的落实、耕地“进出平衡”制度的探索,到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建设用地“增存挂钩”的同步推进,再到“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违建别墅问题清查整治、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耕地保护的红线越拉越紧,整治越来越严。在这个问题上,没有一点讨价还价的余地。但是,仍然有个别地方、个别干部在耕地保护上留有“活口”,乱打耕地的主意,批少占多、批甲占乙、以租代征、未批先建……表现各异。
最常见的就是乱占耕地建房、建各类养殖场。比如,湖南省澧县澧阳街道原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胡某等5人假借亲属名义违规建房,非法占用耕地;陕西省礼泉县司法局原副局长董纯厚在无任何相关部门审批手续的情况下,私自在昭陵镇联三村北社寺前的可耕地上圈砌围墙拟建住房;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夹沟镇青山村村委会原副主任、村土地协管员来某某,未经批准违法占用耕地建设养殖场……这些现象暴露的是一些党员干部知法犯法、公然违纪,给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带来隐忧。
耕地寸土寸金,关乎国计、承载民生。开展专项整治,要对耕地保护进行全方位“体检”,既设“高压线”,又念“紧箍咒”,推动监督、整改、治理有机贯通,坚决遏制违法违规占用耕地现象。各地纪委监委要紧盯耕地保护战略举措落实,把专项整治贯穿于信访举报和问题线索处置、监督检查、审查调查、案件审理、以案促改等环节中,根据专项整治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细化措施、精心实施,切实推动保护好耕地。
没有监督就没有落实。各地纪检监察机关要以专项整治为契机,对违法违规占用耕地问题线索进行起底清零和“回头看”。严格落实既查当事人、又查监管人机制,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为中国饭碗端得更稳更牢提供纪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