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调查研究 >> 正文
关于做深做实同级同类警示教育的调研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2-07-07   来源:市纪委监委   作者:杨文彦 杨玉洁

开展警示教育是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商洛市纪委监委深刻把握“三不”内在联系,积极探索做深做实同级同类党员干部警示教育有效途径,做到执纪审查开展到哪里、警示教育就跟进到哪里,以身边案警示教育身边人,切实增强警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筑牢“不想腐”的思想堤坝,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一、基本做法

(一)用好身边“活教材”,提高警示教育针对性。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办的全市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件为基础,组织拍摄警示教育片、编发警示教育资料、编写案例警示录读本等“乡土教材”,真实记录违纪违法事实、深入剖析思想根源、寻找蜕变轨迹,以身边鲜活案例教育警醒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关键少数”汲取深刻教训,自觉接受监督,坚守廉洁底线。选取发生在党员干部身边的典型案例,先后编发《警示教育资料》20多期,编写《商洛市扶贫领域典型案例选编》《商洛市领导干部警示教育录》、翻印《工程建设和矿产开发领域违纪违法案例警示录》等读本,编辑案例60多个,发放2万余册。突出一案一特点、一片一主题,拍摄发放《圈套》《坠落的新星》《沉沦》等警示教育片,播放3000多场次,接受教育党员干部近10万人次,提高警示教育影响力。

(二)加强通报曝光,扩大警示教育覆盖面。强化警示震慑,在商洛纪检监察网、“廉洁商洛”公众号等新媒体设立曝光台,持续对各级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点名道姓通报曝光,2019年以来,通报曝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扫黑除恶、生态环保、扶贫领域等典型问题156期182人。深化以案促改,利用会馆展陈开展警示教育,组织全市厅级领导干部参观全省警示教育展,举办全市为期18天的“殷鉴不远、警钟长鸣”警示教育展,深刻剖析党的十九大以来全省特别是商洛查处的违纪违法领导干部典型案例,组织集中观展1000余场次,2万余名党员干部接受教育,把警示教育延伸到基层。

(三)创新庭审现场教育,增强警示教育震慑力。将庭审现场作为警示教育的“大课堂”,下发《关于在全市开展庭审现场警示教育工作通知》,组织案发单位、主管部门、同级岗位党员干部旁听案件庭审,零距离接受教育,及时将发案对象转化为“鲜活教材”,发案领域转化为“重点教材”,发案原因转化为“预警教材”,使警示教育由远及近、由虚变实,更具针对性和震慑力,真正把“纸上的忏悔”变成“灵魂的震撼”。2021年7月,市纪委监委驻市人大、市发改委等纪检监察组组织30余名干部旁听商南县原副县长徐某庭审,现场开展警示教育,达到查处一案、震慑一片、警示一方的效果。

(四)建强警示教育基地,推进警示教育常态化。把加强阵地建设作为开展警示教育的基础,召开全市廉政教育建设推进会,大力实施“1133”廉政教育建设工程,全市已建成廉政教育基地17个、廉政文化示范点33个,推出了汉剧《程豫》、历史剧《孝义川》《聂焘》、《商洛文史》孝廉文化专辑等一批深受群众喜爱的廉政文化精品。制定《商洛市廉政教育基地与廉政文化示范点评选管理办法》,严格实行“六有”标准,定期更新违纪违法典型案例,结合党史教育等各类主题教育,组织各级党员干部分期分批开展警示教育,年均开展活动2000余场次,受众5万余人次,推动警示教育常态化、规范化。

(五)开展党纪党规集中教育,增强警示教育系统性。以纪律教育学习宣传月活动为抓手,系统开展警示教育。坚持线上线下同向发力,配合各级各部门集中学习,在各级媒体开设专题专栏,系统解读阐释党纪法规,推送纪法知识小视频、违纪违法警示案例动漫故事,开展家风家训微视频展播等活动,增强警示教育生动性、鲜活性、实效性。组织全市2万多名党员干部参加纪法知识考试、网络答题竞赛,以考试检验学习效果。开展现场教学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参观警示教育展、廉政教育基地,观看警示教育片等,通过集体学习、党纪党规考试、集中通报曝光、现场教学等活动,提高警示教育系统性,推动党纪法规入脑入心。例如,在纪律教育学习宣传月中,柞水县召开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大会,组织全县千余名党员领导干部参观廉政教育基地,在“清廉柞水”刊发心得体会80余篇。镇安县吸取“豪华中学”问题教训,持续加强扶贫民生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坚决纠正和防止奢侈浪费问题。

二、存在问题

一是基层警示教育资料不足。市、县查办的案件主要集中在个别领域,影响力大的典型案件不多,案件性质相似,违纪违法根源、蜕化变质轨迹雷同,警示教育素材较少。加之基层纪检监察宣传队伍力量薄弱,教材编发水平有限,从而导致基层开展同级同类警示教育学习资料较少、内容简单,针对性实效性不强,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作开展。

二是警示教育震慑力不强。部分县区和部门担心曝光典型案件产生负面舆情影响,通报曝光典型案例不足,“不想剖析、不愿曝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通报曝光遮遮掩掩、避重就轻,难以达到应有效果。个别纪检监察机关认为案件移送到检察机关即完成工作,对案件发生的主客观原因、监管漏洞等深层次问题分析少,对典型案件剖析轻描淡写,警示教育震慑力不强。

三是警示教育载体不活方式陈旧。个别县区、部门开展警示教育聚焦不够精准,不深入分析违纪违法案件发生的根源,不结合实际举一反三,反思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仅限于照本宣科、做做记录、走走过场,应付检查,警示教育不同程度存在形式单一、内容单调、载体不活,“大水漫灌”“雨过地皮湿”等现象。个别干部存在“看热闹”心态,把警示教育资料、警示教育片当成写实“小说”“故事片”,触及灵魂的震慑效果不明显,一些违纪违法易发高发领域边受教育边腐败情况依然存在,一些重点领域行业整治不扎实、不深入,“不想腐”的自觉还需强化。比如,省委巡视组在某县开展党的应知应会知识调查中,五分之一领导干部成绩不及格,其中2名正县级领导干部分数垫底,而该县党员领导干部违纪违法问题居高不下,暴露了该县党员干部政治理论和党纪党规学习不扎实不深入,警示教育、以案促改效果不明显等问题。

三、对策建议

一要加强自编教材编发。为了避免一套教材管全部的供需不对等、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应结合重点工作,整合资源、市县联动,充分运用发生在本县区、本部门的典型案例,定期编发不同领域、不同岗位党员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件警示教育材料,编写案例选编警示录,拍摄警示教育片,分层分类开展警示教育,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以案说纪、以案说法、以案说责,提高警示教育针对性。

二要做深做实“后半篇文章”。坚持“一案双报告”制度,建立案件通报、问题剖析、警示教育、整改建制、回访督促“闭环责任链条”,找准症结、制定措施、以案促改,杜绝类似问题再次发生。加大典型案例通报曝光力度,持续对严重违纪违法、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作风建设突出问题等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形成有力震慑。同时注意曝光尺度,明确不报道涉密内容、不披露侦查手段、不渲染腐化细节,力避简单露骨的案情披露,让受教育者真正从六项纪律上一项项条分缕析,增强警示教育效果。

三要发展壮大廉政教育阵地。阵地建设是警示教育的基础。要把廉政教育阵地建设纳入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与纪检监察“三化”建设同安排、同部署、同步推进,夯实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的坚实基础。要加强廉政教育阵地管理,建立完善相关制度,定期检查活动开展情况,确保阵地规范化运行,切实发挥警示教育提醒作用。要灵活方式加大廉政教育阵地宣传,提高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党员干部参观,自觉接受教育。

四要创新警示教育方式。充分挖掘地方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中的历史人物典型,结合现实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在历史对比中开展警示教育,增强警示教育吸引力。改变传统高台教化、大水漫灌警示教育方式,主动顺应警示教育宣传对象多元化、分众化特点,综合运用声、光、电等现代技术,开辟警示教育互动区,建设VR警示教育体验馆等,全方位、立体式打造新型宣传教育阵地,提升警示教育趣味性、互动性。要针对不同对象的不同特点,因岗、因人、因时分析研判违纪违法问题和典型案例,扎实开展旁听庭审等差异化、个性化警示教育,让党员干部切实感受到警示就在身边。

五要扩大警示教育覆盖面。把领导干部家属、亲属纳入警示教育范围,大力开展争当“贤内助”“德润三秦”家风系列活动,组织领导家属亲属参观警示教育基地,观看警示教育片,举办党纪法规知识讲座,开展清风传家等活动,提高领导干部家属亲属纪法意识、底线思维,吹好耳边风、枕边风,当好“贤内助”,帮助领导干部守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针对警示教育力度逐级递减的问题,按照监察对象覆盖到哪里、警示教育就跟进到哪里的思路,大力开展警示教育基层巡回展等活动,将警示提醒震慑送到党员干部、监察对象“家门口”,实现警示教育无盲区、无遗漏。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