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层监督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市纪委常委 陈冲
监督信息化是以现代化科技技术解决纪委监委监督工作中存在面宽点弱、力量分散,各类监督贯通协调不够、没有形成监督合力,群众主动参加监督渠道不多、积极性不高等难题的有力措施。同时,监督信息化也是加快信息技术与纪检监察业务深度融合,落实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推进数字纪检监察体系建设的工作部署,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落到实处的具体举措。围绕这一课题,调研组一行深入市纪委监委机关相关室部、市委巡察办、县(区)纪委、派驻机构立足解决工作中的堵点难题开展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现状
(一)精准运用大数据监督。商州、丹凤、商南聚焦医保、保障性住房、村级小微权力运行等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采集相关数据,构建监督模型、碰撞比对,从纷繁复杂的数据中发现问题线索,移交监督检查、审查调查部门予以处置、调查。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专项监督检查中,做到“远距离、近监督”,提升专项监督检查效能。
(二)应用系统贯通协调。通过建设特色系统、创新监督方式等办法,增强监督实效。市纪委监委建立电子廉政档案管理系统,采集电子廉政档案2.8万份,实现档案动态管理、及时更新,人员变化及时交接,确保工作连续性,同时可进行综合指标分析和政治生态评价,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预警意见。柞水县以主体责任督办考评系统为抓手,协助党委(党组)及其班子成员强化履行监督责任,深化各级党委(党组)对“一岗双责”的认识。山阳县各级纪检监察机构运用监督检查业务指挥考评系统,通过个性化任务清单、线上报告、线下核查、智能督办、自动评分强化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倒逼各项纪检监察业务规范高效办理。
(三)“互联网+监督”与民互动。洛南县建设“网格化+廉勤监督员”监督管理平台,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推进监督清单、监督动态公开,提高权力运行透明度,把群众关心关注的事从“幕后”搬到“台前”。镇安县采用纪检监察网和“清廉镇安”微信公众平台公开专项整治重点及监督举报方式,在各镇(办)、各村(社)醒目位置张帖“二维码”掌上举报,让群众可随时随地扫码对政务服务窗口工作人员的在岗情况、服务态度、工作效率进行监督举报。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基层监督力量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还需持续加力。如何充分调动基层监督积极性,提高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主动监督的质效,是一个突出问题,对于基层监督信息化的规律性研究和系统性总结还不够。
二是基层信息化监督平台与其他民生服务平台需要进一步打通。村(社区)小微权力数据还不能做到及时全面公开,部分资金和项目数据还没有实现整合,对基层发生的新情况新问题跟进监督的方式方法还需持续优化。
三是没有形成及时有效的信息化监督方案。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以及向基层放权赋能带来的变化,涌现出很多新问题、新挑战,如何实时调整信息化监督策略和监督规则,切实推动基层监督顺应新变化新情况“精准点穴”,还存在一定差距。
三、原因分析
一是对信息化助力监督了解不深。调研发现,各县区、机关各相关室部、各派驻机构对纪检监察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作用优势、包括部分省市在运用监督信息化方面取得的成功做法都不了解,都知道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可以辅助纪检监察业务,但具体怎么运用了解不多,对信息化、大数据助力监督的优势和前景知之甚少。
二是利用信息化监督积极性不高。监督信息化是一种工作方法,是解决当前纪检监察工作人少、事多、监督类型复杂的一种新型工作技能,而现实是因为不了解、所以不接受、怕改变,接受新型工作方式的态度不够积极主动。部分纪检监察干部习惯于固有工作方法,接受、利用大数据监督等信息化方法手段不够。
三是配套机制还不完善。监督信息化融入基层治理的机制制度尚待完善,导致各县都开展了,但都是昙花一现,没有及时跟进总结,形成好的工作经验,在全市推广。县区纪委监委在资金投入、人员保障等方面还存在短板,特别是协同调动审计、财政等部门积极参与,挖掘利用行业部门数字资源赋能监督还不够。
四是队伍建设存在短板弱项。全市纪检监察信息化机构、人才、资金等各项保障薄弱,全市仅有1个专设机构和2名工作人员,各单位均由临时指定的1名业务室干部兼职负责,精力顾不上、人员不稳定、专业不对口,对信息化工作钻研不深。
四、对策建议
一是抓学习,深化思想认识。将纪检监察信息化建设融入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之中,以服务主责主业为抓手,以保障群众利益为切口,促进信息化监督下沉落地、融入基层治理。要将信息化监督的重点难点、新技术新途径等,及时向领导汇报,推动信息化建设成为“一把手工程”,让主要领导带头学、带头用。要对标《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数字纪检监察系统建设规划(2023-2027年)》,紧扣信息化工作发展方向,按照中省纪委监委关于信息化工作的安排部署,结合商洛实际制定工作规划、做好政策承接落实,推动全市纪检监察信息化监督工作取得实效。
二是抓运用,推动成果转化。学习已有基层监督信息化方面的成熟案例,如苏州市纪委监委《信息技术实战应用参考》,以“它山之石攻己之玉”,做到转化运用。要重点做好信息系统和各类数据整合,探索构建监督数据共享体系,致力打通“孤岛式”监督数据壁垒,形成全维度智慧监督合力。要有针对性地制定监督方案,逐步建成“以公开公示为基础,解决群众诉求为目的,推动监督落地为内容,数据分析研判为支撑”的基层信息化监督平台。要对群众新诉求以及基层治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类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运用大数据进行分析研判,力求基层监督信息化与群众需要和客观实际保持同步。
三是抓示范,健全完善制度。加强监督信息化的统筹设计,实现系统性构造、集约化建设、规模化发展,推动监督信息化不断连点成线、织线成面,逐步形成“发现-整改-检视-完善”的监督治理闭环。制定全市信息化监督工作规划,明确责任、时限、目标,推动信息化监督在全市范围内分类分层组织平台使用培训,制定发布平台应用指南和典型案例,培树基层监督信息化示范点,加强与省纪委监委信息中心、市政府信息中心、商洛学院高校合作,深化监督信息化规律性研究。
四是抓队伍,补齐人才短板。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信息化全员培训,保障信息化经费投入。建立常态化教育培训机制,重点培养一批大数据、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为纪检监察信息化建设积蓄力量。推进复合型人才培养,实现监督检查审查调查人员和信息技术人员“强强联合”,培养出一批既精通纪检监察业务又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借助人才引进、公开招录、社会购买服务等渠道,引进具有较强专业功底的复合型人才,实行专岗专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