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执纪执法指导性案例促进办案质效提升
市监委委员 王豪
执纪执法指导性案例具有重要意义,它为纪检监察干部办理案件提供了权威的纪法解释和标准,通过以案释纪、以案说法、以案说理有力引导了执纪执法工作实践,增强了办案的规范性和可预期性,有力推动了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执纪执法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为进一步发挥指导性案例在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发挥的重要作用,近期,我们对运用指导性案例促进办案质量和效率提升方面进行了深入调研。
一、开展情况
近年来,纪检监察机关在执纪执法工作中不断强化案例运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加大了对执纪执法案例的收集整理工作。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案件审理室制定了《关于发布指导性案例的工作办法》,先后发布了第一批精准规规范运用“四种形态”典型案例、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第一批、第二批执纪执法指导性案例,我委先后发布了两批《容错纠错指导性案例》及通报4起澄清证明典型案例等供工作中参考。
二是高度重视案例的宣传和推广。通过各种方式,如纪检监察报刊杂志、宣传栏目、新媒体平台等,加大对执纪执法案例的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向纪检干部普及典型案例,增强了案例的广泛影响力。
三是积极与司法机关合作,加强执纪执法案例的法律性和规范性。2022年4月,国家监察委员会、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了第一批共5起行贿犯罪典型案例,取得良好的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充分发挥了典型案例指导作用,提高受贿行贿一起查的综合治理效果,切实提升行贿犯罪案件办理质效。
二、存在问题
在使用指导性案例促进办案质量和效率提升的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案例运用仍然存在片面性和不够科学性的问题,无法全面准确地反映实际执纪执法工作的情况。
一是案例选择的片面性。在案例选择过程中存在倾向性或选择性的问题。某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可能被过度宣传,而其他类型的案例则相对忽视。这样会导致对执纪执法工作的全面性认识不足,无法真实反映工作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二是案例运用的局限性。案例运用过程中,有时会过分强调个别重要案例,而忽略了其他同等重要的案例。这种局限性可能会导致对执纪执法规律的认识有所偏颇,影响了执纪执法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三是案例解读的主观性。在案例解读和宣传过程中,有时会存在主观解读和误导的情况。由于案例本身的复杂性和多义性,不同人对案例的解读可能存在不同的观点和角度。如果解读不科学、不客观,容易引发误解和争议,影响案例的有效运用。
(二)案例的宣传和推广工作还存在不足,缺乏有效的传播渠道和手段,导致案例的影响力有限。
一是宣传渠道不畅。案例宣传和推广的渠道不够畅通,无法触达到更广泛的受众群体。可能仅限于纪检监察机关内部的刊物、会议等渠道,缺乏对外传播的平台和机制。这导致典型案例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限,无法充分发挥其警示作用。
二是宣传形式单一。案例宣传和推广的形式单一,多为文字报道或简单的描述,缺乏形象生动的呈现和多样化的表达方式。这种单一的宣传形式难以吸引受众的兴趣和注意力,限制了案例的传播效果。
三是目标受众缺乏针对性。在案例宣传和推广中,对于目标受众缺乏针对性的策划和传播。未能精准地分析和把握不同受众群体的需求和特点,因此无法有效吸引他们的关注和接受。
(三)案例运用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有可能引发不必要的争议和误解。
一是简化和误导风险。在案例运用过程中,有时会对案例进行简化或过度概括,从而导致案例内容的失真或误导。这可能会引发不必要的争议和误解,影响对案例的正确理解和有效运用。
二是片面性和偏颇风险。案例的选择和解读可能存在片面性和偏颇的情况。个别突出的案例可能被过度宣传,而其他同等重要的案例可能被忽视。这种片面性和偏颇可能会影响案例运用的公正性和全面性。
三是过度一般化风险。有时在案例运用过程中,可能会过度一般化某些案例,将其作为普遍适用的模式或准则。然而,每个案例都是具体的,不同情况下的处理方式可能会有所不同。过度一般化的风险会使案例运用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可能导致执法的僵化和刻板化。
四是影响个案公正性风险。某些案例因为引人关注或具有特殊性,可能会受到舆论压力和社会影响的干扰。这种情况下,执法部门在处理类似案例时,可能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个案的公正性受到质疑。
三、对策建议
为进一步提升执纪执法案例的质效,纪检机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加强案例的筛选和整理工作,确保案例的真实性、典型性和可操作性。
一是建立健全案例收集机制。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建立执纪执法案例的收集机制,确保案例能够及时、全面地被发现和收集起来。可以通过建立案例库、案例线索反馈机制等方式,收集各类案例信息。二是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加强案例采集。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对执纪执法案例的采集工作,通过举报、巡视巡察、审计、案件查办等渠道,广泛收集各类案例。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提高案例采集的效率和准确性。三是案例信息的统一整合。建立统一的案例信息管理系统,将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收集到的案例信息进行整合和管理。通过统一的数据标准和分类体系,方便案例的检索和利用,提高案例信息的利用率和效益。四是加强案例整理和归纳:对收集到的案例进行认真整理和归纳,分类存储,确保案例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可以根据案例的性质、类型、地区等进行分类,编制案例库和案例汇编,方便后续的案例运用和宣传推广。
(二)加大对案例的研究和分析力度,深化对案例的解读,挖掘案例中的法律规定和执纪执法原则。一是加强案例运用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在案例选择和解读过程中,充分考虑各个方面的案例,确保案例的多样性和代表性。二是加强对案例的科学解读和分析,客观公正地总结案例中的教训和经验。三是还应加强对案例运用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干部的案例分析能力和执纪执法水平,确保案例运用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三)加强与媒体和社会组织的合作,广泛宣传和推广优秀的执纪执法案例,提升案例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一是多渠道、多形式宣传。扩大案例宣传的渠道,利用网络、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进行案例宣传,提高案例的传播广度和深度。二是结合案例的特点和重点,采用多样化的宣传形式,如图文并茂、视频讲解、故事化呈现等,增加受众的参与和共鸣。三是精准定位目标受众:对于不同的目标受众,制定针对性的宣传策略。根据受众的特点和需求,进行细分,采取具体的传播方式和语言,提高案例信息对目标受众的吸引力和可读性。
(四)加强案例运用的培训和指导工作,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一是制定案例培训的课程大纲,明确培训的目标和内容。根据受众的需求和实际情况,设计案例选取、分析、解读等环节的培训内容。同时,要根据不同层级和职责的干部,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提供不同层次的案例培训。二是根据培训目标和受众特点,采用多样化的培训方法和形式。除了传统的讲座、研讨会,还可以结合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互动形式,提高参与度和学习效果。此外,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在线培训平台、远程培训等,拓宽培训的时空范围。三是准备相应的案例教材和相关资料,包括典型案例的描述、分析和解读,相关法律法规和执纪执法指引等。确保案例教材的准确性、全面性和实用性,以提供参与培训的干部进行案例学习和讨论。四是为干部提供案例指导和跟进服务,确保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案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通过个案指导、集体评议、经验交流等方式,帮助干部解决在案例运用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提升案例运用的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