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调查研究 >> 正文
强化政治监督推动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要求落实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5-01-01   来源:市纪委监委   作者: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课题组

强化政治监督推动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要求落实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课题组

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制度安排;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遵循。推动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要求落实机制,是纪检监察机关推进政治监督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商洛市纪委监委立足职能定位,坚持清单化明重点、单元制聚合力、闭环式抓监督,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以强有力政治监督保障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落地落实。

一、作法与成效

(一)清单化明重点,找准“靶子”。每年初,按照党中央、中央纪委和省纪委工作要求,聚焦省委、市委中心工作,制定年度监督工作计划,明确各监督检查室、派驻机构监督职责,要求对标常态开展监督检查。在此基础上,根据上级最新部署要求和阶段性工作重点,每月制发重点任务监督提示清单,指导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结合实际对照清单做“加减法”,形成“个性化”监督清单,进一步精准监督靶向,推动发现并解决问题,协助党委(党组)纠正在贯彻落实过程中存在的温差、偏差、落差问题,确保政令畅通。去年以来,先后印发《关于强化政治监督保障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工作方案》《关于进一步推动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的通知》,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三新一高”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实施等,制发年度监督任务计划2份,月度监督任务清单19张,累计纳入监督事项114项,切实增强监督针对性,确保了政治监督紧贴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中心工作。

(二)单元制聚合力,搭好“台子”。聚焦动态掌握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落实情况,破解监督力量分散薄弱难题,印发《商洛市纪委监委常态化监督检查工作方案》,组建由纪委常委(监委委员)牵头,以监督检查室和派驻机构干部为主体的室组联动监督单元,形成7个人员组成相对稳定的常态化监督检查组,采取查阅资料、明察暗访、谈心谈话等方式,每月不定期对商洛六县一区和市直部门开展滚动式监督检查,适时组织交叉检查,避免熟人社会干扰监督弊端,增强监督效能。去年以来,聚焦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秦岭生态环保、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疫情防控、防汛救灾、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作风建设、清廉建设等重点工作有效开展滚动监督、交叉监督17轮次,发现并推动完成整改问题105个。

(三)闭环式抓监督,压实“担子”。坚持“全周期管理”,按照项目化要求,推进闭环式监督。紧扣监督立项、制定标准、监督实施、问题反馈、整改落实、追责问责、建章立制等关键环节,聚焦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落实情况,定期对重点县区、重点行业、重点部门开展督导调研、监督检查。具体由党风政风监督室会同监督检查室,根据重点任务监督提示清单,因时因势确定监督项目、实施对象、监督要求和具体标准。各县区纪委监委、各派驻纪检监察组,依据标准要求,开展“点、线、面”深度监督检查。对监督中发现的轻微问题,及时向党委(党组)反馈,发送整改通知书,要求立行立改;对行业性、系统性、区域性问题,制发监察建议书,督促问题单位查找监管盲点和制度漏洞,建立长效机制,适时开展“回头看”,确保问题改到位、改彻底;对排查出的问题线索,首先从政治纪律查起,既查责任问题,又查背后的作风和腐败问题,做实警示教育和以案促改,进一步传导责任压力,强化警示震慑。今年以来,商洛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确定监督立项67项,联动开展专项监督28次,发现并推动解决具体问题137个;查处违反政治纪律政治规矩问题8件8人,查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182件231人,严肃查处生态环境领域违纪违法问题126件150人,查处重点民生领域违纪违法案件370件459人;累计制发纪检监察建议40份,完善制度机制446项。

二、问题与挑战

一是思想认识不深刻,责任落实有缺失。少数党委(党组)把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看成一般常规性工作,主动研究问题不够,推进工作力度不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少数纪检监察机关把政治监督放在首位的意识不强,坐等上级安排部署多、主动谋划推动工作少,监督、协调、查处、追责职能作用发挥不充分,一定程度影响了工作的深入推进和实际效果。

二是监督重点不聚焦,精准发现问题少。少数纪检监察机关对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研究不深,有的对监督内容认识模糊不清,没有找到切入点和着力点,不知道从哪下手、该监督什么、如何监督;有的对监督内涵外延把握不准,出现监督泛化问题,发现具体线索和深层次问题不多。

三是方法手段不丰富,工作质效打折扣。少数纪检监察机关聚焦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贯彻落实,习惯于搞“大水漫灌式”监督,局限于列席会议、听取汇报、查看资料等措施,结合监督对象实际,采取一对一、面对面、实打实的监督措施少,运用大数据、新媒体、信息平台等开展监督有所欠缺,政治监督重形式轻实效。

四是斗争精神不强烈,执纪问责宽松软。少数纪检监察机关深挖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突出问题背后的责任问题、作风问题和腐败问题不够,查处典型案件不多,执纪问责力度不大。尤其是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领导履职用权监督执纪不严不实,警示震慑作用不明显。

五是体制机制不健全,监督合力未形成。在针对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贯彻落实情况监督执纪过程中,纪律监督、监察监督、巡视(察)监督、派驻监督联动统筹、有机衔接不够,缺乏具体、规范、可操作的协调运转机制。市县纪检监察机关以“室组”联动监督为主,与相关职能部门对接沟通、联席会商还不经常,工作合力不够凝聚。加之线索移交、问题整改“回头看”、以案促改等惩防机制不健全,直接影响了政治监督效能的优化提升。

三、对策与建议

(一)建立健全“两本台账”,推动政治监督具体化。政治监督是具体的、实践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同部门、行业、领域实际紧密结合,从一项项工作、一件件事情中,看党中央提出的重点任务、重点举措、重要政策、重要要求贯彻得怎么样;看属于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职责有没有担当起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必须进一步对标细化监督清单,明确监督内容,压实主体责任,把政治监督落到具体的单位、人头和事情上。要以“小切口”为突破开展监督检查,以点带面推动做好问题排查整改。对发现问题,要建立问题排查整改台账,落实整改责任,明确整改措施,确定整改时限,加压推动整改。还要畅通信访举报渠道,统筹运用信访网电举报平台,收集、排查问题线索,建立线索处置查办台账,实行动态化管理,每月进行汇总分析,并通过调度会、现场督办、发函提醒等方式强化问题线索处置力度,确保底数清、数字准、情况明,为纵深推进政治监督奠定基础。

(二)坚持“三不腐”一体推进,推动政治监督精准化。“三不腐”一体推进不仅适用于反腐败斗争,也同样适用于政治监督。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始终坚持“不敢、不能、不想”同时发力,切实推动政治监督精准化。在强化“不敢”的震慑上,进一步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聚焦重点人重点事,及时发现并纠治贯彻落实中存在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做选择、搞变通等突出问题,严肃查处腐败问题,督促各级领导干部严于律己、严管所辖。在强化“不能”的约束上,建立定期“回头看”、报告通报、问题线索移交和责任考核制度,做到管当下与管长远并重,有效解决贯彻落实中的堵点瘀点问题。在强化“不想”的自觉上,要结合主题教育和教育整顿,将近年来党中央召开的重大会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纳入干部教育培训必修课,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学习、实调研、抓落实。强化典型案例通报曝光、深化以案促改,使广大干部引为镜鉴、警钟长鸣。

(三)切实强化“四项保障”,推动政治监督常态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政治监督贯穿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推动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以有力有效日常监督促进各项政策落实落地。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应当做深做实四项保障工作:一是常态开展巡回督导。持续深化室组联动、“清单化+单元制”监督机制,统筹运用明察暗访、座谈交流等工作模式,经常性深入基层开展巡回督导,推动问题整改、工作落实。二是适时开展专项整治。对生态环保、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优化营商环境等重点工作,适时开展专项检查、专项治理。督促主责部门落实好四项主体责任,自身严格履行好四项监督责任,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落实见效。三是贯通融合各类监督。不断提升派驻监督效能,统筹开展政治巡视(察),促进四项监督综合发力。健全完善纪检监察与组织、审计等监督协作机制,强化问题线索移送,做到联席协作、成果共享。四是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监督。探索“互联网+”监督模式,科学合理运用大数据、新媒体等打通监督难点和盲点,推动贯彻落实中的“温差、落差、偏差”问题早发现、快解决。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