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市各级党组织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的思想和行动更加自觉,纪律意识进一步增强。本文以党纪学习教育开展为切入点,在调研访谈、查阅资料、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形成常态化开展纪律教育的对策建议。
一、全市纪律教育开展情况
(一)严密组织,压实工作责任。制定《关于在全市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实施方案》,实行市委统一领导、市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市委党纪学习教育工作专班推动实施的工作体系,推行“一周一计划、一月一调度、一事一交办”的运行制度。强化提级督导,开展跟踪督促,加强工作指导,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党纪学习教育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二)突出重点,推动任务落实。深层次学习研讨,把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作为学习重点,各基层党组织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读书班等形式,累计组织党员开展学习14744场次,举办读书班797期,各级党组织书记讲纪律党课6290次。全方位警示教育,通过召开警示教育会议、观看警示教育片、通报违纪典型案例、旁听职务犯罪庭审等,累计警示教育11.88万人次。深刻检视整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共查找问题64854个,制定整改措施87497条,建立长效机制1163个。
(三)精准施策,务求从严从实。针对机关党员、企业党员、农村党员、学校党员、流动党员、年老体弱党员、“三新”领域党员等群体不同特点,分类指导开展学习,把严实精细要求贯穿党纪学习教育始终。注重宣传引导,累计展播纪律教育公开课729期次,发布《条例》图解49个,拍摄“纪法小课堂”33期,一些特色做法被人民日报、陕西日报等媒体报道。
(四)统筹兼顾,提升教育质效。坚持系统观念、整体思维,把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同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相结合,与深化“三个年”活动相结合,与阶段重点工作相结合,一体推进、贯通落实。结合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累计排查各领域突出问题627个,摸排问题线索1049件,立案查处759人,党纪政务处分570人,组织处理202人,留置23人。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问题
一是纪律教育深度不够。个别县(区)、部门把纪律教育当作“一时工作”,融入日常不够,存在表面化倾向。有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党纪学习教育中,对党纪法规的解读不够深入,多是对着条文念,联系实际不紧密,党员、干部交流互动较少,对一些问题缺少实质性思考,特别是在自查自纠方面,联系自身岗位职责不紧密,问题查找不准、原因剖析不深,在入脑入心、见行见效上还有差距,特别是对一些年轻干部纪律教育融入日常不够,以至于发生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比如,商南县金丝峡镇原党委书记郑祎春,30岁成为全县最年轻的正科级干部,之后便膨胀自满,放纵自我要求,38岁因受贿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
二是警示教育不扎实。一些部门单位对本行业本领域本单位典型案例挖掘不够,没有完全做到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还有些组织观看的警示教育片与本行业部门工作实际脱节,导致党员干部受教育不深刻。有的单位开展以案促改不深入,对本单位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剖析不够深刻,警示震慑不够有力,同一单位多名党员干部连续发案,开展以案说德、以案说纪、以案说法、以案说责还有较大差距。比如,商南县委原书记许水兆面对连续几任党政主要领导被查,对党的纪律毫无敬畏,依然不收手、不收敛、不知止,违规收受礼品礼金上百万。
三是教育转化有差距。一些部门单位把纪律教育工作当成“专项工作”,仅在上级要求的情况下召开会议或印发通知,存在“为学习而学习”现象,将纪律教育与中心工作、重点任务结合不紧密,没有融入其中、严在日常。还有些党员干部,在纪律教育的转化上有差距,以学促改、以学促干成效不明显,有的还存在“两张皮”现象。在办案实践中发现,一些党员干部纪法意识淡漠,存在滥用权力、随意支配、把纪律抛之脑后现象。比如,丹凤县城市管理局原党组书记、局长樊利刚,在省统计局执法检查过程中,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提供不真实和不完整的统计资料,虚报数据,在全省造成不良影响。
四是长效机制不健全。少数部门单位对党纪学习教育中形成的有效做法总结提升不够,将学习研讨、警示教育、检视整改等重点措施固化为常态长效机制研究还不够。在访谈中,有的部门负责人认为纪律教育是派驻纪检监察组的主要工作,本单位主要是执行好各项纪律制度,在纪律教育常态化方面没有深入思考,也未制定常态化开展纪律教育的长效机制。还有一些单位针对重点岗位人员的风险防控存在监管漏洞,未制定专门的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制度,最终导致发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比如,洛南县县医院“90后”女职工栗洋,利用工作便利挪用住院患者预交款30余万元,用于归还网贷及个人消费,受到开除公职处分。
(二)原因分析。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部门单位对常态化开展纪律教育未形成思想自觉,对事前教育不重视,多是事后警醒,特别是对重点岗位、重点人员的日常纪律教育较少,他律要求不够。二是常态落实不持续。在调研中发现,一些部门单位虽然制定了日常管理制度和相关纪律要求,但执行情况较差,主要表现在工作程序不规范,日常监督缺位。三是组织保障不得力。一些机关纪委组织不健全、履职不到位,有的纪委书记长期空缺,有的没有专职纪检干部,对党员干部的纪律教育多是口头强调,常态化开展督查较少,工作推进不力。四是监督机制不健全。部门单位党委(党组)对常态化纪律执行督促不到位,存在重工作落实、轻纪律教育的问题,对一些重点工作的风险防控仅靠行业管理制度约束,从纪律层面切入不够,没有形成全过程全链条的纪律监督机制。
三、对策建议
(一)抓实常态学习,增强纪律自觉。持续办好党纪学习教育专栏,把学习《条例》作为各级党组织学习的基础课,将党纪学习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作为常态化纪律教育的重要内容。分层分类做好纪律教育和培训,突出抓好监督执纪执法岗位干部、年轻干部、新提任干部、关键岗位干部等重点对象的纪律培训,深化集体学习和专题研讨,把纪律教育融入党员、干部日常教育管理监督。灵活运用专题辅导、现场教学、案例剖析、“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教育方式,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党性修养、增强纪律自觉,时刻绷紧纪律规矩这根弦。
(二)抓深警示教育,强化反面震慑。做实精准施教,坚持边办案边警示,剖析类案背后的特点、规律、原因,制作警示教育片,分层分类、因地制宜开展警示教育。抓住重点关键,紧盯“关键少数”、行业系统,强化典型案例剖析,适时做好通报曝光,形成强力震慑。做活现场教学,加强与司法机关协作联动,依托监狱开展职务犯罪服刑人员“现身说法”,选取领域相同、职级相近、岗位相当的违纪违法典型案例,组织党员干部旁听职务犯罪案件庭审,让党员干部“零距离”、面对面接受警示教育,使警示教育入脑入心、震撼灵魂。
(三)抓牢巩固提升,促进成果转化。强化经常性教育,对监督检查、案件查办进行经常复盘总结,查找违纪风险点,深入剖析问题根源,做到靶向施策、精准施治。延伸教育触角,把行业管理和思想教育相统一,把工作管理和生活圈管理相衔接,把八小时之内和八小时之外相贯通,抓好党员、干部从入党、入职一直到离职、退休后各个重要节点的纪律教育,加强党员干部全覆盖、全方位、全周期教育管理。做实以案促改,把开展警示教育情况纳入日常监督、政治巡察重要内容,督促案发部门(单位)党组织在一定范围内召开警示教育会,把案件从处分决定“一张纸”向警示教育“一堂课”、整改提升“一串事”延展深化,使纪律教育成果固定化、持续化、长效化。
(四)抓好融合结合,健全制度机制。抓实日常教育,全面落实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制度,贯通抓好党纪学习教育和党性教育、廉洁教育,固本培元夯实思想根基。丰富教育载体,用好商州北宽坪、丹凤马炉、山阳袁家沟等红色资源,深入挖掘廉洁文化元素,依托廉政教育基地、家风家训馆等场所,组织党员干部经常性接受教育。注重融合结合,把纪律教育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相结合,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相结合,与重点工作任务相结合,对一些好做法、好经验,及时总结提炼成为制度办法,不断推进经常性和集中性相结合的纪律教育机制有效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