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村里的大事小情、每月的收支明细,都在公开栏里写得明明白白,这个‘三务公开’真是给老百姓吃了一颗‘定心丸’!”近日,面对前来回访的柞水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营盘镇朱家湾村村民郭海燕指着村务公开栏高兴地说。
这一场景是柞水县纪委监委纵深推进清廉村居建设、提升基层监督治理效能的生动注脚。今年以来,该县纪委监委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责定位,聚焦基层治理难点与群众关切热点,创新运用“监督强廉、网络赋廉、文化润廉”协同机制,将清廉建设深度融入村居发展全过程,着力营造班子清廉、干部清正、村务清爽、文化清朗、民风清淳的基层政治生态。
强化监督是夯实清廉根基的重要保障。柞水县纪委监委紧盯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乡村振兴项目落实等重点领域,常态化开展专项监督,通过实地走访、随机抽查、凭证核查、座谈访谈等方式深入排查问题。对发现的各类问题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明确时限、跟踪督办,实行闭环管理,确保真改实改,有力推动基层权力规范阳光运行。截至目前,已开展各类监督检查3轮,督促整改问题5个。
数字赋能提升监督质效。县纪委监委依托信息化平台,将监督嵌入惠民资金管理全流程,借助陕西省财政惠民补贴“一卡通”公众服务平台,实现惠农补贴发放全过程线上留痕、动态可溯。对五保、低保评定等关键环节设置监督预警机制,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处置”,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规范运行。
文化润廉厚植清风正气。县纪委监委深入挖掘本土红色历史和廉洁元素,按照“一村一品”思路打造差异化廉洁文化矩阵。整合红岩寺本地湾村红二十五军战斗遗址等红色资源,提升小岭镇金米村省级党性教育基地影响力,发挥凤凰镇3A级景点“党员示范店”“党支部推荐放心店”的示范作用,推动廉洁文化从“墙上”走入“心里”,成为浸润日常、成风化俗的鲜活教材。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三廉’协同机制,以监督固本强基、以数字提能增效、以文化培根铸魂,推动清廉村居建设从有形覆盖向有效治理深度转化,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廉洁动力。”柞水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