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山洛水,清风朗朗;菁菁校园,廉韵潺潺。
近年来,商洛市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清廉学校建设全面融入教育治理与教学实践,持续涵养政风清明、校风清净、教风清正、学风清新,努力办好人民满意、公平优质的教育。
强化党建引领 压实廉洁治教责任
坚持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将党的建设作为清廉治校的根本保障。深化“党建+”学校精细化管理,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全市8个党委、13个党总支完成书记、校长分设,202个党支部完成书记、校长“一肩挑”,配备专职副书记194名,从组织架构上保障清廉建设有效落实。把清廉学校建设纳入党建述职、党风廉政考核和开学督导体系,实施三级网格包联机制,排查廉政风险31个,建立廉政档案81份,开展节点约谈提醒129人次。明确“一把手”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严格执行“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避免“一言堂”现象。扎实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和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举办读书班10期、警示教育231场、师德讲座50期,2.1万教师签订承诺书,创新建立师德师风“负面清单”管理机制和师德档案,集中宣传60余名优秀教师事迹,推动廉洁从教成为普遍共识。
注重文化浸润 营造清朗育人环境
以廉洁文化启智润心、培根铸魂。依托“五项活动”打造校级清廉阵地50余个,开展廉洁主题班(队)会、书画创作、故事讲述、艺术展演等1000余场,创编清廉歌曲、廉洁文化微视频、纪法小课堂等作品46部,培育市县两级示范校50所,柞水孝义厅获评全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丹凤县第五小学评为省“师德师风建设基地”,推动廉洁理念可视可感、深入人心。
强化课程育人功能,将廉洁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深入开展思政课“大练兵”,实施“铸魂”“传承”“强基”“淬炼”“解惑”5项行动,打造市级“思政金课”139节,63名教师获省级表彰。将313项非遗项目融入课后服务,推进“模拟法庭”“红领巾法学院”等体验式法治教育,持续加强劳动教育和心理健康引导,构建“五育”并举育人体系,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聚焦规范办学 夯实清廉治理基础
办教育重在治理,清廉建设是其中的核心引领。商洛市紧密结合山区教育实际,以规范用权和阳光治理为主线,开展了一系列创新实践。通过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大力优化学校布局、推进融合办学、实施“阳光招生”,有效缓解了“择校热”和“大班额”问题。今年共保障11559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顺利入学,占全部新生的25.65%,彰显了教育公平与温度。在全省率先出台校长履职和教育教学“两个规范”,扎实推进95个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建设试点,严肃整治违规补课、学业负担过重、违规跨区域招生以及炒作中高考升学率等违背教育规律的行为,坚决守住廉洁从教底线。同步出台《校园安全管理标准化指导意见》,创新实施“5530”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六个一”、“三个一”机制,制定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八条措施”,实现校园安全常态治理、长效管控。在清廉学校建设的系统引领下,联合多部门开展“进校园”事项备案审查、教育网络环境净化等专项行动,持续整肃行风、提升服务效能,着力营造家长放心、学生舒心、教师安心的育人生态,真正让清廉成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深化集中整治 维护教育公平生态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商洛市教育局紧盯师生群众关切,严肃查处“校园餐”管理不正之风,认真落实膳食监督委员会、举报奖励等制度,整改违规问题182项,问责处理100余人,清退资金4345.62万元,6个县区将“校园餐”大宗食材纳入统一采购,53所学校推行“智慧食堂”监管试点,实现义务段学校食堂100%自营,8个城区新建食堂试点推进全员供餐,全市27万名学生用餐安全与质量得到保障。商南、柞水、洛南3县获评“全国阳光校餐示范县”。严格规范教辅资料征订管理,572所学校严格执行“省定目录、一科一辅、自愿购买”要求,征订教辅材料81.49万册,杜绝代购摊派、夹带搭售。校服采购推行“五步法”和阳光采购,覆盖328所学校,家长满意度达96.5%。同时,修订教育基建、物资采购、招生录取、职称评定等制度机制30余项,建立全流程公开透明机制,引入第三方监督力量,确保每一项决策、每一笔资金都经得起检验。
廉润初心,静水流深。“我们将按照巩固成效抓深化、强化管理助融合、提高水平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持续深化清廉学校建设,巩固成效、强化管理、提升水平,为加快清廉商洛建设注入强劲动力。”商洛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